自主品牌需借政策“東風”發力
■ 熊偉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汽車工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一曲折復雜的發展歷程,從1956年7月13日新中國第一輛汽車——解放牌載貨汽車的下線,到如今汽車工業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可以說我們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汽車工業還存在著自主創新乏力、缺少核心技術、盲目擴張產能等致命的弱點。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12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315.11萬輛,同比下降0.2%,占乘用車總銷量的41.4%,占有率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這說明,雖然我國的汽車工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與國際汽車工業相比還是顯得十分年輕稚嫩。
面對差距,我國汽車工業必須要冷靜思考,擺脫浮躁,打好基礎,穩健前行。
政策為自主品牌“送春風”
今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發布了《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選型目錄”)。在這個選型目錄中,明確列出了長安、奇瑞、比亞迪等數十家車企研發生產的近百款車型。
事實上,公務用車使用自主品牌是很多國家的通用做法。在韓國、日本,公務車一律使用自主品牌,日本天皇、首相和大臣的“座駕”都是由豐田、日產等提供的;德國政府雖然沒有明確要求把國產車作為公務用車的選購類型,卻明文規定不準購買歐盟以外生產的車輛。這些世界汽車強國,幾乎都嚴格規定公務用車采購向自主品牌傾斜。
近幾年,公務車的采購在政府采購總額里都超過一成的份額,平均年增速超過100億元。在這樣的大環境、大趨勢下,今年國家連續出臺了新的政府公車采購目錄和對未來中國汽車產業方向的指導意見,可以說是給較為低迷的自主品牌車企送來一陣撲面的“春風”。然而,如何讓政策能夠切實落地,才是這些企業所真正關心的問題。
自主創新品牌企業需“自強”
筆者認為,對于中國自主汽車企業而言,政策固然是一個利好的方面,但企業也不能完全倚靠政府的扶持,還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因為核心技術的掌握將主導品牌未來的發展走向,不僅有利于市場競爭,更是提升國內整個汽車工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自主汽車接下來的主要著力點和支撐點。
綜上所述,自主品牌所面臨的困難是不言而喻的,但也不是沒有反超的機會。筆者認為,越是環境艱險,我們的企業越應該堅定自己的信心,乘著政府所吹起的這一縷春風,集中精力搞好“內功”,真正裝上自主創新的這顆“心”,真正成為擔負起自己使命的民族企業。(作者單位: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
本文來源:
下一篇:
北京現代朗動創領中級車新格局
上一篇:
以運興農 金杯大海獅入駐四川客運陣營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