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助推公務航空發展
新華社記者李志勇、郭宇靖
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李家祥日前在2012北京國際商務航空展覽會上表示,將出臺促進公務航空發展的政策規定,在包括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周邊建設專用公務機場。
從以前的“要想富、先修路”到現在的“要想強、上民航”,作為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的平臺,民航業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抓手。與此同時,國內經濟結構轉型調整也為民航業發展帶來了契機,公務航空作為近年來民航業增長最快的業務,其發展更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公務機成民航發展最快業務
一些富豪、明星的私人飛機,讓人們開始對公務機有了認知。而這被認為是供極少數人享受的奢侈品,現在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進入到日常的經濟生活中。
李家祥說,在近三年中國民航的發展結構中,公務機增長最快,2011年增長率達28%。
亞洲最大的公務機公司北京金鹿公務航空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方夏介紹,2007年前我國只有金鹿一家公務機公司,而從2007年后,國內公務機市場開始迅速發展,公務機總數從不到60架增加到現在的150多架。公務機公司的數量也從1家增加到10家左右,還有48家公務機公司在申請籌辦中。
“美國公務機數量達到2萬架,巴西也有3000多架。中國公務機市場前景廣闊,預計到2020年,總量應該能達到一兩千架。”方夏說。
中國公務機市場的發展也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國際知名的達索獵鷹商務機公司國際營銷高級副總裁賈可博介紹,2011年公司在全球共賣出約80架飛機,其中中國15架,比例在不斷提升。歐洲受歐債危機的影響需求驟減,而來自中國客戶的購買力十分強勁。
法國駐華大使白林說,中國是全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航空市場。未來20年,中國的航空領域發展將無限廣闊。
三因素助推公務機發展
是什么促使我國公務機市場高速發展?方夏認為,主要有三大因素。
首先,我國經濟連續多年保持高增長勢頭,這使得市場對公務機的需求不斷增加。“很多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也必將經歷公務航空大發展的階段。”
其次,中國企業越來越走向國際化,國際業務的增多也催生了公務機市場。方夏介紹,目前公司客戶的國際業務越來越多,這就決定了公務機在中國有一個堅實的基礎。
第三,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期,從最早的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發展,高效率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公務機的高效率正契合了這一特點。“例如,比爾·蓋茨、巴菲特購買公務機后比乘坐傳統的定期航班每年可節省3個月的時間,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而這種高效率所帶來的收益要遠遠大于由此付出的成本。”
公務機發展瓶頸有幾多?
“目前我國適合降落公務機的機場只有200個左右,而美國接近2000個。”方夏說,空域緊張成為限制公務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另外,公務機市場的競爭是一個國際化的競爭。“不久前一位馬來西亞客戶包租我們的飛機,我們從北京調飛機去吉隆坡,然后從吉隆坡飛倫敦。這種國際化競爭就要求我們的標準要和國際接軌,包括飛機、服務和空域資源等。”
針對目前國內通用航空領域最受關注的低空空域開放的問題,中國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辦公室機關負責人杜強表示,目前按面積來講,有31%的陸地面積已經進行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明年將要全面推開。從時間表來看,到2015年是一個階段性節點,將基本完成改革,到2020年將會進一步得到完善。
此外,還要改變公務機是奢侈品的消費觀念。方夏說:“只要是企業都要講求效益,如果提高效率所帶來的收益遠遠大于成本,那么,使用公務機未嘗不可。”
責任編輯:
本文來源:
下一篇:
內貿“十二五”規劃出臺
上一篇:
賈康:我國金融改革應有“三個勢在必行”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