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興受挫,誰防思科
華為中興受挫,誰防思科
■ 本報記者 陳昂
日前,思科一方面指控華為抄襲,盜用思科代碼;另一方面,單方面結束了與中興長達7年的合作關系。
華為官網表示,思科的指控毫無依據。“25年來,我沒有任何不良記錄,我們的客戶,我們的合作伙伴,都完全意識到這份報告不能改變這一事實。”
被戴上“威脅國家安全”的帽子
“思科將在本土及全球市場與華為全面開戰。”思科CEO錢伯斯正在實踐他早前的判斷。
華為、中興被扣上“威脅國家安全”的帽子,難道背后是思科在推波助瀾?
思科指控華為虛假陳述有關雙方2003年版權侵權案的事實,并發布了被其稱為此前保密的一份文件的部分內容。
思科法律顧問馬克·錢德勒在其博客中稱,密封文件的注釋和間距的精確一致性不僅表明華為獲得了思科的代碼,而且表明思科的代碼已被以電子方式復制下來,并被嵌入(華為的代碼中)。
思科試圖用抄襲門向外界質疑華為的創新能力,更向其客戶散發7頁文件名為華為和國家安全的文件。文中稱,華為難以脫離其同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政府的關系,盡管其公開否認。
華為反駁稱,華為是從第三方公司那里獲得了這項訴訟案中受到爭議的源代碼,暗指思科是本次美國國會出臺對華為和中興不利報告的幕后推手,原因是華為在企業網等諸多領域對思科構成挑戰。
無獨有偶。思科還單方面宣布結束與中興為期7年的銷售合作伙伴關系。
思科方面稱,結束與中興的合作是獨立調查之后的結果。今年初中興被報道向伊朗出售被列入禁止銷售的計算機設備,而這些設備來自思科和美國其他公司。針對此事,思科展開了調查,也同時導致了美國商務部、國會和聯邦調查局的介入調查。
市場份額的減少讓思科倍感壓力
去年,華為重新組建了企業業務BG(業務集團),全面進入企業基礎網絡、統一通信與協作、云計算與數據中心,以及企業信息安全領域,而這些正是思科的大糧倉——企業IT市場。
一位思科經銷商說,以一套思科網真視頻會議產品為例,國內售價高達200多萬元人民幣,而華為推出的類似產品售價僅為100萬元人民幣左右。雖然,思科一直聲稱自己的產品質量優于競爭對手,被“搶走”了不少的訂單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按照華為企業業務的戰略,到2015年,其企業業務銷售收入要達到150億美元。毫無疑問,華為將擠壓思科的份額和利潤,這讓思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
眼下的思科,早已不是當年的硅谷神話,利潤慘跌、市值縮水、大幅裁員,此情此景下,思科必須保住它最后的自留地——美國市場。
華為方面表示,根據思科發布的截至2011年10月29日的2012財年第1季度業績報告中透露的信息,在過去5年,思科路由器市場份額從66%降至55%,交換機市場份額下跌2%至67%。
盡管有所下滑,但實際上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政策保護,思科不可能在路由器和交換機市場保持如此驚人的市場份額。
思科在中國市場,從未聽說過有銷售障礙。如今思科的通信設備廣泛進入中國的商業、教育、政府和家庭通信市場,若在美國,最起碼中國企業是絕對被禁止進入政府通信設備市場。
如果中國也以同等心態對待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將不可能出現思科這樣大舉占領中國IT通信設備市場的局面。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