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省市經濟刺激計劃已超10萬億
十余省市經濟刺激計劃已超10萬億
在“穩增長”調控之下,今年二季度以來,一些地方競相擴大投資規模。天津、山西、黑龍江、江蘇、重慶、貴州等十余省市陸續發布累計超過10萬億元的地方經濟刺激計劃。
警惕過度投資加劇地方債風險
對于部分省市累計超過10萬億元的地方經濟刺激計劃,財政部科研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認為,要意識到這10萬億元更多是“象征意義”,部分地方發布的投資計劃實際為長期計劃,并非當年實際投資規模。
有專家表示,在適度增加投資的過程中,警惕低效益的盲目投資。在適度增加舉債的過程中,特別防止擴大地方債傾向。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云認為,地方投資應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應盡量退出競爭性領域,同時政府不能通過融資平臺公司違規發行企業債或信托產品等方式變相舉借政府債務。
當前地方債風險整體可控
在歐債危機蔓延的當下,有外媒指出,中國經濟最大的潛在風險來自地方政府性債務。輿論認為,新一輪投資熱潮會進一步加劇國內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并可能引發償債危機。
對此,喬寶云認為有“夸大”成分。從審計署數據上看,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地方債余額為10.7萬億元,即便加上中央政府債務,負債規模也低于60%的國際警戒線。
喬寶云認為,近年來,中央在地方政府債務治理方面建立并完善了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框架。
2010年6月,國務院全面部署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管理,為防范財政金融風險堵上“后門”。同時,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動態監控機制,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實現“全程監控”。
觀點
大上項目恐有盲目性
9月份,發改委集中對外披露近萬億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分析稱,地方政府啟動的一些項目投資規劃雖然較長遠,但和經濟增速放緩,及中央穩增長信號釋放密切相關。
“有些項目是之前儲備的,在目前政策環境較寬松的背景下,不排除地方有盲目性,在中央穩增長大旗下,盲目上馬項目沖政績。”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