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糧庫”的物聯網革命漸行漸近
紀念政府采購法頒布十周年
老總有話說
《政府采購法》頒布十周年,是公司依靠涉稅業務支撐公司持續穩健發展的十年。站在新起點上,公司上下一致認為,涉稅業務發展已面臨瓶頸,公司二次創業將側重于鞏固強化基業、積極拓展主業、加速布局新產業。
“數字糧庫”的物聯網革命漸行漸近
——訪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于濱
■ 本報記者 陳昂
在政府采購市場,一座座“數字糧庫”正拔地而起,成為了物聯網從概念向應用落地的典范。
如今,糧庫糧情檢測系統、糧庫倉儲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等政府采購項目成為了“數字糧庫”的標牌項目。作為建設“數字糧庫”的主要技術支持單位,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在糧食儲運監管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施行省份江蘇收獲了首批十余座“數字糧庫”建設項目。
日前在無錫舉行的第3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上,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于濱向《中國政府采購報》記者講起了“數字糧庫”的故事。
我國有2億農戶,100萬糧販子,具有糧食收購資格的經營者8.75萬家,3萬多家糧庫。但是在糧食收購過程中,一些出入庫作業監管不到位容易滋生“人情糧”、“舞弊糧”的現象。與此同時,國家難以準確掌握糧食收購信息,國家糧食統計制度缺少技術支撐。
針對這些問題,航天信息提出了基于物聯網的糧食流通管理整體解決方案,主要是通過傳感器、智能圖像分析、RFID等技術,遠程實時監管國家糧食儲運情況。
“從國家糧食安全角度出發,我們的糧食系統整體項目完成后,首先解決的問題是糧食總局能掌握全國糧庫信息。” 在無錫太湖邊的“數字糧庫”里,于濱向記者描述著物聯網技術給糧庫帶來的神奇之處:“因為物聯網的數據做不了假,各地交了多少糧,數據會被自動記錄到國家數據后臺系統,這個數據沒有授權誰也改不了。這對于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自2011年9月上任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以來,于濱帶領團隊走訪了全國各地的糧食局。這次記者跟隨于濱的腳步,來到了無錫糧食科技物流中心,這里是江蘇無錫國家糧食儲備庫所在地之一。
無錫糧食科技物流中心的技術員每天的工作是對數字糧庫儲備糧食的濕度、溫度、蟲情和壓力等進行實時監測。一位技術員告訴記者,以前糧庫需要倉管人員拿特定儀器進糧倉監測,天熱時很辛苦,且難以做到實時監測。如今,系統會把糧堆頂部、中間和底部的傳感器數據實時傳到電腦上,溫度超過一定限值,系統可以自動處理。一旦發現有蟲情,就會出現提示。
江蘇作為先行示范省份,現在已經有10多個地市啟動了“數字糧庫”建設項目, 航天信息在2011年年底已經成功中標為江蘇省數字糧庫總集成商。“預計這批項目將于2013年年底全部建成,糧食系統項目推進進程比預想中的要快。未來,航天信息不僅會將江蘇經驗擴大到其他地區,而且會將‘數字糧庫’的營銷模式復制到棉花行業。”
不過,數字糧庫的推廣不僅僅要靠自主技術,更靠財政資金推動。于濱透露,目前江蘇省的10余個“數字糧庫”的項目建設資金主要來自三大部分,國家和省級財政資金占大部分,然后糧庫自己投資一小部分資金。
此外,“數字糧庫”能夠讓監管部門及時掌握價格的異常波動并采取相應措施。無錫已經依托糧油信息預警系統,編制推出了無錫糧油批發價格指數,還開通了網上糧店,人們可上網查詢糧價并訂購糧食。
在此基礎上,無錫打造了地儲糧拍賣和糧油現貨網上電子交易平臺,即批發商如果需要大宗糧食,將來也能夠上網交易,這意味著一個未來交易圖景呈現:開展原糧電子交易,并將目前的拍賣、現貨交易發展成信用交易、委托交易、倉單質押交易等多種方式,交易模式也將由目前的單體、分散攤位式等向連鎖、專業交易式轉變。
■ 對話
航天信息二次創業布局新產業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