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斯洛視角看西游團隊
從馬斯洛視角看西游團隊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在其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層次論,即一種研究人的需要結構的心理學理論。
在馬斯洛的概念中,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第一,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第二,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復雜的(如自我實現);第三,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后,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需要是人類內在的、天生的、下意識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順序發展的,滿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勵因素等。
在此基礎上,馬斯洛在其理論中提出,人類的需要層次一共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生理需要,這是個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處。二是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與物質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盜竊的威脅,預防危險事故,職業有保障,有社會保險和退休基金等。三是社交需要,人是社會的一員,需要友誼和群體的歸宿感,人際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贊許。四是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內在的自尊心。五是自我實現需要,指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對生活的期望,從而對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義。
在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中,其5人團隊恰好分別代表了馬斯洛提出的5個層次的需求——豬八戒的需求是生理,沙和尚的需求是安全,白龍的需求是歸屬,唐僧的需求是榮譽,孫悟空的需求是實現自我價值。他們取經的目的需求不一樣,價值觀不一樣,所以一路上的行為就很好理解了。
在心理學學術界,馬斯洛的觀點還存在著不少爭論。許多人從不同的角度批評馬斯洛的觀點或者提出自己的需要層次學說,但到目前為止,馬斯洛的觀點仍然是最被廣泛傳播的一種。在上述5個需要層次之外,馬斯洛本人的著作中還對需要層次論作了更多的探討。除了廣為人知的以上5種需要外,馬斯洛還詳細說明了認知和理解的欲望、審美需要在人身上的客觀存在,但是,他也說明,這些需要不能放在基本需要層次之中。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