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產業文化之根 圓汽車強國之夢
尋產業文化之根 圓汽車強國之夢
■ 許艷華
十八大再次在黨的報告中提出“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對此深以為然。聯想到中國歷史學家陳寅恪在上個世紀50年代說過的“文化關乎民族興衰”之論,捫心自問,維系中國汽車產業生命力、關乎中國汽車產業興衰的文化是什么呢?源于哪里?怎樣演化?文化對中國汽車產業過去、現在和未來又具有怎樣的影響?
明年就是中國汽車產業誕生60周年,回顧其發展歷史,可以肯定的說,中國有著幾代汽車人創造繁衍的、具中國特色的汽車產業文化,它經歷了長達一個甲子的積淀。中國汽車產業誕生背景正如我們所知是源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為恢復和建設國民經濟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更源于1949年毛澤東在參觀當時的斯大林汽車廠時說的那句話:“我們也要有這樣的汽車廠”。
今年9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及T10企業的年度峰會主題是商討建設汽車強國發展戰略,會議達成基本共識,以產品引領世界汽車技術發展潮流、具有若干國際知名的中國企業和品牌、中國品牌汽車特別是轎車在本土市場占主導地位、中國品牌汽車海外銷量在全球汽車市場占有一定比重為汽車強國的重要標志,產業界將勇于擔當建設汽車強國的歷史使命。這次峰會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凝聚中國汽車產業自強的信心,蘊含產業報國、產業強國的意志,深刻體現汽車產業的文化底蘊。
然而當下,汽車強國之路面臨德、美、日等強勢跨國汽車品牌的嚴峻挑戰,創新力不足、產業基礎差、品牌影響力弱等都是我們產業競爭力的短板,但我認為最核心的是文化競爭力不足,也就是說與跨國汽車品牌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與德國汽車業競爭我們欠缺執著地技術創新文化,與美國汽車業競爭我們欠缺集大成為我所用文化,與日本汽車業競爭我們欠缺追求精細文化,我們固有的團結協作文化在充分競爭時代也沒有得到發揚,所以,創新力不足的要害是國內國際創新資源沒有充分發掘利用,產業鏈和跨產業合作不充分是導致汽車產業基礎差的關鍵,品牌影響力弱深層次原因是品牌內涵不足和品牌傳播上的文化差異。
我們必須認識到,在汽車產業擔當起建設汽車強國使命的同時也必須擔當起提升適應新發展階段要求的產業文化力的責任。憶往昔,前人以不甘人后之信念創造了汽車產業歷史;看今朝,我們定要以產業強國之抱負和行動創造中國汽車產業輝煌。
(作者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