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水分”在哪里?學界首次界定
中國GDP“水分”在哪里?學界首次界定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提出外延式、內涵式和生態破壞三類
決策層提出,中國經濟必須是沒有水分、實實在在的增長,這個表述引起國內外高度關注和持續討論。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日前公開提出中國經濟存在三類“水分”,包含外延式、內涵式和生態破壞水分。據了解,這是學界提出的首個關于中國經濟增長“水分”的定義或界定。
李揚日前在“財經中國2012年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外延水分、內涵水分和生態破壞水分等三類水分,值得高度重視。他認為,從專業角度上看,表現為瞎編數據的“人造水分”已經大規模減少,中國經濟增長的水分,主要不是指統計數據的水分。
增長的外延式水分,是指未形成現實生產能力、或者雖然形成產能但卻是過剩產能的投資,即不能形成有效供應的投資。“如果投資不能順利地形成生產能力,變成‘胡子工程’甚至是‘豆腐渣工程’;如果生產出的東西形成積壓賣不出去,而且是在大量人群收入水平未能提高,從而消費力不足的同時出現產能過剩和產品積壓,與這兩種狀況對應的經濟增長便是‘水分’。”李揚說。
增長的內涵水分,則是指無效率或低效率的損失,即以過多的投入而不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帶來經濟增長。“在發展生產和各項事業過程中,比較多地強調投入甚至不計成本地投入,強調增加貸款、減免稅收、‘給政策’等等,但很少顧及產出,更很少考量投入和產出的關系。”李揚表示。
生態破壞的水分,是指扣除生態退化與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
“實現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增長,就是要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如果經濟增速下降只是壓縮了水分,這種減速是值得歡迎的。從理論和國際經驗看,這正是我們穿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發達經濟體的必由之路。”李揚強調說。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