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一起“追”過的IT大佬
編者按:
他們既是IT界的大佬,又是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全國兩會期間,他們將人民賦予的參政議政的權利化作一份份提案、議案,將視野投向國計民生、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本期梳理出這些IT大佬近年來在參政議政路上的點睛觀點,以饗讀者。
那些年,一起“追”過的IT大佬
■ 楊元慶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做大做強移動互聯網產業
自2008年出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以來,每年全國兩會期間,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都是媒體聚光的對象。任職5年間,他的提案除了涉及IT產業外,還包括國計民生等方面。
2009年,隨著信息化與無紙化辦公日漸成為潮流和趨勢,全國兩會也開始為參會的委員、代表配備電腦產品。當年,聯想品牌電腦進駐全國政協會議,楊元慶對旗下的自主品牌產品更是充滿了信心。2010年和2011年,他在提案中建議國家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產業,并為企業營造更好的產業環境。
也是在2011年,他提出希望政府加大電子信息產品的采購力度。在他看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與國家政策導向息息相關。然而,除了導向性政策和資金扶持外,企業還希望在政府采購中優先考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企業產品,這將會從整體上帶動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繼而帶動相關服務行業蓬勃壯大。
2012年,楊元慶的提案除繼續關注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外,還將目光轉移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百姓民生等領域,如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降低進口關稅、改善市場供給等。他表示,“十二五”規劃重點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及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行業,這對包括聯想在內的企業無疑是發展機遇,有利于企業從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轉變,從制造業發展向創新型轉變。
■ 馮軍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華旗資訊集團總裁
加快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
2008年,39歲的華旗資訊集團總裁馮軍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開始了為期5年的參政議政之路。早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土木建筑系的馮軍是中關村最早一批個體戶之一,多年打拼之后創建了愛國者品牌。理工科出身以及一直以來從事IT行業決定了他的提案著眼點為推進科技型企業發展。
2008年—2012年,馮軍連續5次在全國兩會的提案都是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加速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建立海外孵化器。他認為,由國家出面整合各方資源,在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重點城市建立海外孵化器,幫助創新型和品牌型中小型企業解決工作簽證準入,熟悉當地相關法律法規,幫助各種人才工作,保障他們生活的安全,并提供經驗積累和教訓、分享機制,保護各種合法權益,對這類企業集體走出去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此外,馮軍還特別關注社會及文化發展等方面。2009年,他提出,黨和國家應將2009年定義為國家自信年,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增強國人自信心。在文化發展方面,他2009年的提案希望加速我國文化走出去的軟實力。2011年,他在微博等新媒體、自媒體興起的背景下,提交了建議國家選擇關系民生的政府重要部門試點開通微博、服務民眾的提案,備受各方關注。
■ 郭為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神州數碼董事長兼CEO
創新要避免純科技競賽
2008年首次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的神州數碼董事長兼CEO郭為在2009年第一次提出提案。當時正值全世界范圍經濟低潮期,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形勢十分嚴峻。在這種情況下,他的第一次提案是希望國家可以以產業融結合為出發點,建立基于行業、由政府支持的商業化運營法人主體,創建產業銀行,打通社會資金流通渠道,解決IT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問題。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身為神州數碼掌舵人的郭為將這一點帶入到履職期間的提案之中。2011年,他在提案中建議,國家應鼓勵應用創新。他表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要緊密聯系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避免純科技的創新競賽,將重點逐步轉移到應用創新上。他認為,當前我國各類重點科技計劃側重于高端技術領域的突破與創新,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方面面臨挑戰。他的提案從創新主體、產學研用一體化、金融、技術、人才、市場六方面提出了支持應用創新的全方位舉措。
2012年,郭為在全國兩會期間遞交了多份提案,其中以一份名為《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為互聯網服務保駕護航》最為引人注目。他在提案中表示,隨著信息網絡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我國互聯網用戶數量已超過5億,增長速度居世界第一。因此,他建議國家加快個人信息安全及隱私保護的相關立法工作。
■ 鄧中翰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星微集團董事局主席
建議緊扣科技創新主題
不斷創新,使全國人大代表、中星微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鄧中翰不僅在芯片產業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更讓他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自2008年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之后,鄧中翰歷年來的建議均與科技創新密不可分。
2009年,鄧中翰在所提交的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自主創新法》的建議案中提出,完善與自主創新有關的知識產權制度、積極推動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等方案。2011年,他繼續提議制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自主創新法》,并提議國家加大對半導體、集成電路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在科技發展領域,他比較看好云計算和物聯網的發展前景。
2012年,鄧中翰依然將關注點放在自主創新方面,一共提出了3個建議,分別是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視和扶持力度、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自主創新機制和積極倡導兩彈一星精神。他強調,2011年的議案已經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社會多方都認識到保護自主創新權益的重要性。他呼吁國家加大對自主知識創新的保護,加大對戰略性新型產業的重視和扶持力度,標準和專利戰略是切入點,通過自主創新,實施標準戰略和專利戰略,將是加快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進程、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并能更好地服務“十二五”期間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求。
■ 王文京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用友集團董事長
政府應優先采購國貨及服務
身為我國軟件產業的企業家代表,全國人大代表、用友集團董事長王文京在2008年到2012年這5年間提出的建議大部分與軟件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
2008年,王文京提出《制定出臺18號文件后的新政策文件,繼續促進我國軟件產業的自主創新和快速發展》的建議,吸引了社會各方關注的目光。在這份建議中,他希望國家有關部門針對包括服務等軟件產業出現的新型業態給予稅收優惠。2009年,他的建議依然圍繞企業信息化相關話題,包括建議政府對軟件企業減稅以及推進政府選用國產軟件等內容。這一年,他提交了4項建議案。其中,關于實施信息化強企國家行動工程,把信息化強企作為繼基礎設施建設、家電及汽車下鄉后的第三架拉動內需馬車,用3年時間在中國企業普及信息化,加速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建議案得到多位企業界和科技界代表的附議,以及外界好評。
2011年,王文京的議案明確提出,建議以央企為代表的國有企業在技術采購與服務采購中,積極選擇本土企業并優先采購國產產品與服務。王文京建議,各級國資委及財政主管部門應更大力度地在國有企業采購中推進自主、可控、可持續和合理成本方針,并建立配套政策措施,從而促進本土企業的自主創新,并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 錢月寶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夢蘭集團董事長
讓農村娃娃用上中國“芯”
在科技界代表委員中,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常熟市夢蘭村黨委書記、江蘇夢蘭集團董事長錢月寶參政議政的時間稱得上是最長的,1998年至今,錢月寶先后擔任第九屆、第十屆及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期間,她立足自身所處行業,為產業及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提出了諸多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議。
自從開始涉足龍芯電腦產業鏈之后,錢月寶的目光也一直關注在龍芯電腦產業化及普及應用方面。2008年至2012年5年間,她圍繞龍芯電腦在政府采購領域的應用陸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2009年,她建議教育行業政府采購應首先采購龍芯產品,國家政府、軍隊及安全部門的電腦也應采用龍芯處理器。這樣不僅能夠扶持我國自主可控產品的發展,而且能對我國政府信息安全起到相應的保護作用。在這一年的全國兩會上,錢月寶特意帶來了80臺龍芯電腦,提供給參會的代表、委員們試用、體驗。
2010年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錢月寶建議建立健全政府采購制度,對部分自主信息類產品實行政府采購訂購、首購,提高我國信息產業發展水平。2011年和2012年,他在參加全國兩會過程中依然為國產低成本計算機在農村地區中小學的普及積極建議。其中,以2012年的建議最為具體,內容包括,首先由中央財政采購150萬臺低成本計算機,配備給中西部地區中小學以及建議財政部將低成本計算機列入政府家電下鄉補貼范圍等。
■ 孫丕恕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
構建自主可控中國云
聲音洪亮、中氣十足,這是與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交談時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一旦話題涉及到他所從事的IT產業,他的眼睛甚至會放光。從2003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至今,孫丕恕的議案始終圍繞企業自主創新這個主題。
2008年,孫丕恕把眼光聚焦到了軟件行業。他表示,盡管近年來我國軟件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應該看到,無論從規模、實力,還是產業鏈所處的位置來看,我國軟件產業都還處于成長初期,中國軟件業與中國信息產業大國的地位仍不匹配。因此,他在這一年提交了《強化自主創新、產業政策支撐,快速做強做大中國軟件產業》的建議案,希望有關部門盡快研究制定支持軟件及信息服務業發展的后續政策。
當然,自身所從事的服務器產業是孫丕恕議案中重要的關注點。孫丕恕在2008年提交的關于《全面落實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提升我國信息安全保護水平》的建議在2009年全國兩會前夕已獲顯著成效,國家擬就安全等級保護推出標準,并陸續開始實施。2009年,他提出了《關于加快發展信息安全關鍵產業的建議》和《關于規劃發展我國存儲器產業的建議》等建議。
翻閱孫丕恕幾年來的議案不難發現,他的建議除了關系到服務器、軟件等IT產業的發展外,還頗具與時俱進的特點。2011年,在云計算概念成為產業潮流之時,他提出的建議是盡快出臺云計算國家標準和相關法規政策。2012年,他趁熱打鐵,提出了提升我國信息化裝備水平,構建自主可控中國云的建議案。
■ 景新海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創軟件董事長兼總裁
基礎軟件自主 信息才能自主
近幾年,隨著信息化不斷進步,信息安全領域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軟件企業的發展重心是應用軟件,而在基礎軟件方面,中國的發展一直比較薄弱。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創軟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景新海在履職的5年間,在基礎軟件、中間件的創新以及國家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2009年以來,國家加速啟動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礎軟件領域)重大科技專項,旨在集中優勢資源,持續創新,力爭在上述領域取得突破,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高附加值的國際著名品牌。這也為我國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2010年,景新海表示,創新尤其是原始創新,是企業成長、發展的根本。在他看來,原始創新是自主創新的重要方面。要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推進原始創新,企業和科研院所就必須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的研究,只有掌握了基礎和前沿、核心技術,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2012年,景新海依然在為基礎軟件、中間件的發展和國家信息安全提出了建議。他表示,目前,我國基礎軟件還比較薄弱,信息安全面臨考驗,應在核高基等科技重大專項引領下,加快發展以中間件為代表的基礎軟件產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本版文字/梁爽)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