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可控產品需以應用為立足點
自主可控產品需以應用為立足點
■ 劉鋒
在我國市場上,網絡電視盒、網絡播放機、高清視頻播放盒等產品幾乎百分之百都是中國制造。這其中,瑞星微、全智等國內芯片制造商的銷量非常大。
在企業的研發生產過程中,與國際大牌廠商一樣,首先是購買芯片設計權,然后在此基礎上增加編解碼器、電源管理、通訊部分、內存控制器以及各種接口,做成一顆自己的芯片。在這些企業的運作過程中,企業目標十分明確:制造性價比較高的國產芯片。
目前,大眾對于這類產品是比較認可的,至于政府端用戶比較重視的信息安全問題,對于企業而言,第一,要實現設計環節可控,保證芯片中沒有預留可能進行信息竊取和信息攻擊的后門,這就是所謂的設計安全。
第二,要保證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做到產品供應鏈有保障,即保證產品的設計及制造過程中不會出現問題。其實,所謂信息安全最重要的應該是可控,但是,目前很多專家在思路上把自主放在了可控之前,把自主放在了安全之前,造成了“不是自主的就不是安全的”這樣的現象。
這樣的思路實際上存在著一定的邏輯瑕疵。在產業分工日益細化的今天,一種產品要想在市場上順利發展,必須跟工業標準和產業標準保持一致,而不能閉門造車,指令集與其他相關產品不兼容。
實際上,不更改CPU核心部分的設計,并不意味著不能自主,因為在芯片具體設計過程中,線路如何走、成本控制在什么程度等,這些都是可以自主的。另外,是否芯片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自主就不能保障安全呢?不一定。就像軟件開發一樣,開發者都要遵循開源軟件的標準,改動之后要開源回去,不能隨意胡亂修改,不能導致無法兼容。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自主就意味著設計中確保沒有不利于使用者的內容,而且使用者能夠控制整個從設計到流片到知道的整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是可以追蹤可以控制的。即便是這樣,也不一定意味著完全自主。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當前具備自主可控技術的企業面臨的環境比較困難,市場接受程度還是比較低。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如果沒有政府補貼和采購,很多企業都將難以為繼。
自主可控領域中的專家也面臨著同樣的窘境。而且,專家首先是一個科學家,科學家如果不能保證理論上的原創性,就不能保證理論上的先進性。專家的聲音一旦蓋過產業界人士的聲音,產品可能就會出現問題。因為單從產品而言,產業界從業人士更為了解。這也就造成了目前很多“學院派”主導的自主可控企業在市場上的表現反而不如所謂“山寨”企業的現象。
(作者為清華同方電腦總工程師)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