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駛在“囧途”
配套設施薄弱、性能尚不穩定、整車價格過高
新能源車:駛在“囧途”
■ 本報記者 邢曉丹
日前,有消息稱,繼2012年年底舊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到期后,國家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四大部委即推出新的補貼政策,并將至少再延長3年及擴大試點城市范圍。同時,此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以公交車為主,下一步會啟動私人購買領域的推廣。
從2009年國家啟動“十城千輛”工程到現在,4年來,新能源車的購置和使用情況到底為何?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目前新能源車雖然有政策優勢,但諸多技術上的挑戰仍然存在。各地新能源汽車購置和使用情況并不樂觀。
充電難阻礙新能源車出行
很多“十城千輛”工程試點城市為了完成“千輛”的任務,把目光投向了出租車、公交車以及環衛車等公共領域。據科技部消息,截至今年年初,北京、上海、深圳等25個試點城市共示范推廣各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2.74萬輛,其中,公共服務領域2.3萬輛,私人領域0.44萬輛。推廣數量雖然在不斷上升,但這些車輛的實際運行效果并不好。充電難、續航時間短,使得很多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過程中受到了限制。
近2年來,北汽福田迷迪純電動出租車高調亮相北京市的各個遠郊區縣,成為了北京市實現“十城千輛”工程的一個重要支撐。但記者在迷迪純電動出租車較早投放的密云縣城卻發現,在縣城公路上運營的純電動出租車并不多,而在一家充電站里卻排滿了正在充電或停駛的車輛。在北京另一區縣延慶縣一位當地居民告訴記者:“平時打車能遇到純電動出租車的幾率并不算太高,乘坐感覺還可以,就是覺得車比較‘肉’,提速很慢。”不過對于續航里程,延慶縣一位出租車司機表示,天冷的時候不行,不過平時不敢出縣城,充電也不是很方便。
記者了解到,在推行“十城千輛”工程的過程中,部分城市的新能源車由于充電難、續航短等問題,出現了被棄用的情況。同樣在北京,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立交橋下停滿了一排排嶄新的電動環衛車。這些車輛因充電問題及技術問題,自購買來以后就一直趴在立交橋下,現在車身上已經布滿了灰層。
技術不過關影響新能源車發展
如果說充電難的情況是配套硬件設備給新能源車發展帶來的限制,那么自身技術不過關卻是影響新能源車發展的關鍵性問題。
記者在濟南市看見了投入使用不久、看起來還是嶄新的新能源公交車,車身上寫著“油電混合動力”的字樣,可是公交車司機告訴記者,由于車身的電力設備經常出問題,現在很多新能源公交車不得不改成純耗油的傳統車。“其實車輛購置的時候,最貴最值錢的是電力設備那一部分,現在看,這部分的性能不太穩定。”此外,據相關媒體報道,2010年投入使用20輛新能源公交車和郵政車的天津市也出現了相同的狀況,當初投放的20輛混合動力公交車,如今只剩下3輛在線路上正常運營,這其中還有2輛是試運行的,其他車都無法運營。一位曾經駕駛過新能源汽車的駕駛員表示,混合動力公交車很耗油,充電也十分不方便,還曾幾次在路上拋錨。在他們看來,想要發展新能源公交車,除了要建設配套的充電站外,還必須把車輛性能提高到與傳統車相差不大的地步。
整車價格過高給地方財政壓力過大
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重點工作之一,“十城千輛”工程從開始推行至今,已經有3批確定參與的城市,總計25個。從保有量看,目前只有少量城市完成了千輛的目標,其余都相差甚遠。除了配套設施和車輛自身技術含量等因素之外,整車價格過來也是抑制這項工作推進的關鍵。
某市財政局的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臺普通客車的售價大概為50萬元到60萬元之間,而一臺新能源客車的售價大概在140萬元左右。國家給新能源客車的補貼大概在40萬元到50萬元左右,折合下來,地方還要自掏腰包拿出100萬元左右才能買回一臺新能源車。“這對地方財政的壓力還是很大的。”這位工作人員說,“新能源客車的購置計劃是有,但是地方財政撥不出那么多資金去達到規劃中應有的新能源車數量,這就是現實。”
新能源汽車能否克服技術和外部環境等諸多問題是新能源車能否駛出“囧途”的關鍵。
短評
拒絕“囧途”需先鋪平道路
■ 元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器利,則事半功倍、水到渠成;反之,則事倍功半。新能源車推行至今,欲善其事的目標很明確,可是利其器的做法卻一直含糊不前。雖然近4年來,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已經層出不窮,但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市場上仍舉步維艱。如何讓新能源車不再駛在“囧途”上?
首先,從管理層面上看,很多城市在爭取入圍“十城千輛”試點城市時,低估了困難,并且將目標定太高,以至于出現配套設施跟不上、財政支持后繼乏力的問題。同時,示范城市的示范方案獲批之后,各地的示范工作缺乏統一的監管,也是新能源車項目停滯或進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其次,從技術層面上看,部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為了拿到國家高額的財政補貼,盲目跟風推進,導致技術不過關等情況時有發生。另外,新能源車在電池、電路等最關鍵的技術上沒有成熟,也導致了新能源車生產出來只能“趴”在屋里。這些車輛技術問題已經成為了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瓶頸。
最后,從市場層面上看,雖然業內普遍認為新能源車的前景會非常廣闊,但這對企業來說,畢竟是企業轉型、產品升級的大事,來自大中小企業之間的諸多博弈,甚至來自企業與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都牽絆著新能源車快速發展的腳步。
面對諸多待解決的問題,利其器,是首選的解決辦法。從國家層面上加強對新能源車試點城市的管理、試點城市因地制宜做好試點規劃、企業要練好內功。只有這些問題被逐一認真對待并尋求解決,新能源車才能突破現有尷尬局面,以良好的狀態迎接新一輪補貼政策的實施。
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一覽
2012年9月
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40億元,重點支持全新設計開發的新能源汽車車型及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
2012年7月
國務院正式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2012年4月
《電動汽車科技發展 “十二五”專項規劃》出臺
2010年4月
工信部推出電動車“國家標準”
2009年12月
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范圍擴大
2009年7月
《新能源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規則》正式實施
2009年5月
國務院安排200億元資金支持新能源車技改
2009年3月
《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
2009年2月
《節能與新能源財政補助管理暫行辦法》出臺
2009年1月
《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通知》出臺
2009年1月
國務院原則通過汽車產業振興規劃
2009年1月
《關于開展新能源示范推廣試點工作通知》發布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