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99%的采購合同超預算
烏干達:99%的采購合同超預算
本報訊 烏干達政府總檢查院(IGG)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該國99%的政府合同在采購完成后均超出原始成本,這大大增加了采購領域產生腐敗的可能性。
IGG數據顯示,該國在預算內完成的采購合同從2009年的50%下滑到2012年的0.7%,原因在于采購部門未進行有效的市場調查,導致締約當局制定的預算準確度極低。而另一份追蹤政府腐敗狀況的年度報告稱,雖然該國采用公開招標方式的項目不斷增多,但目前仍有大量采購項目缺乏透明度。
近年來,烏干達政府采購合同的按時完成率不斷下降,據統計,2009年約57.9%的采購合約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該數據在2012年下降到29%。烏干達公共采購處置局承認,完成采購合同的平均時長比規定時限多出47-240天。
報告還顯示,2012年全年,烏干達超過93%的采購項目使用非公開招標方式。“由于缺少透明度和采購方的干擾,這些缺乏競爭的采購方式非常容易滋生腐敗。”IGG報告中評價道。
據悉,烏干達政府如今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各采購當局分別指派合同經理監督政府合同,確保其特殊采購需求與合同條款保持一致。IGG認為,該國采購機構在執行層面上隨意更改項目規格或成本,最終導致腐敗現象頻發、采購項目不斷失敗,公共采購亟需有效的風險管理。
烏干達經濟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夏維耶·穆吉沙博士認為,之所以選擇公共領域作為腐敗問題追究對象,是由于公共采購在公共部門與私營領域間具有經濟互動性,也是受賄與行賄容易發生的領域。“采購中的腐敗意味著政府工作不合規,以及不合理費用的產生。”穆吉沙在采訪中表示。(朱穎編譯)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