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要邁過5道坎兒
3D打印要邁過5道坎兒
■ 牛巍
風靡一時的《碟中諜4》中,特工伊森利用3D打印技術在短時間內制造出一個和他相貌一模一樣的面具的場景讓眾多影迷驚嘆,似乎神話故事《神筆馬良》中那支以畫變實的神筆觸手可及。
利用3D打印,消費者可以購買到絕對個性化的商品,數字制造時代的意義就是人們能夠在大規模生產和個性化生產之間做出選擇。但實際上消費者是否會對“個性化”商品買賬?3D打印能否與其他數字化生產模式一起推動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它將通往創客們新的致富之路,或者只不過是互聯網與制造業結合過程中的一件副產品?
1
制造商“不感冒”
生產率低,成本高
盡管3D打印機成本已經降了下來,但單個商品的制造成本依然得不到解決。
使用3D打印機制造商品,一個跟一萬個成本沒區別。單獨制造一件商品的成本,遠高于大型生產企業制造一萬件商品后均攤到每一件商品的成本。
消費者為什么不選擇價格更低質量更有保證的那個?再者,3D打印前期需要大量投資,但是利潤很差,也無法規?;茈y吸引資本力量大規模加入推動。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3D打印技術也不可能完全地取代傳統的機械加工。
2
消費者不買賬
個性化定制還是“傳說”
3D打印制造需要建模,設計離生產太遠,漫長的生產周期會撇掉一大群消費者。即便快速響應,相比同類產品高昂的成本和粗糙的精度又得撇掉一群消費者。重要的是,沖動的消費者有時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盡管3D打印有利于個性化與定制化,但大規模需求若姍姍來遲,制造商就容易因為資金斷裂而死去。
工業社會的特點是規模經濟,但個性化生產走的是反規模經濟的路子,也只有淘寶、天貓這樣坐擁龐大用戶和資源的大平臺能玩得轉。普通的中國制造很難跟得上腳步,跟得上的商業想象力也有限。甘心做小賣家的話或許有機會,可是誰甘心呢?
3
耗材決定未來
勞動密集型工藝或將先被取代
耗材的擴展,決定了3D打印機的能力邊界。目前3D打印的耗材非常有限,現有市場上的耗材多為石膏、塑料、可粘結的粉末顆粒、光敏樹脂、沙土等,制造精度、復雜性、強度和質感都達不到高要求,雖然在某些輕工業民用產品領域有些應用,但是離“打印”汽車、腎臟還差得很遠。而且即便耗材研發成功,規?;a、材料配比等都是問題。
不過,擁有全球兩家3D打印機制造巨頭的美國現在正在加緊對3D技術的研發。也有業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之前,3D打印機可以從事小規模生產、制造過去的勞動密集型工藝品和商品。
4
決策者要“撓頭”
專利制度成管理新難題
盡管3D打印所開創的未來充滿無限想象,但要實現3D打印的廣泛商業應用,一些既有的商業規則必須被及時調整和改變。
3D打印將挑戰現有的專利制度。如果在家里打印一部智能手機,需要的數據范圍涉及從芯片到電池的諸多公司?,F有的專利制度將使得在打印東西時跟每家公司進行昂貴的專利談判。其次是管理挑戰。要是打印的頭盔不合適,誰為此負責?是設計者?還是負責打印的?還是原材料供應商?要是人們買了3D打印機,在家打印槍支和毒品怎么辦?這些問題都需要決策者們迅速想出辦法,解決消費者和商家的合法權益。
5
投資者還在等待
“錢”途有憂
中國發明家協會曾在2012年組織過一批企業到北京計算中心參觀3D打印機實戰效果,然而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到場企業僅有一家對其感興趣,目的竟然是想做山寨牌眼鏡。
相比3D打印長達20年的工業化應用,用3D打印機創業乃至讓消費者實現家用,3D打印目前還處于嬰兒期。不成熟成為該領域的代名詞,投資者對工業與創業之間的態度也形成強烈反差。一頭是產業資本大舉入駐,另一頭是側眼旁觀、靜觀其變。
對于尋找“未來型”企業而言,創業者的熱情還不足以撼動他們的投資標準。當創業變成“手工作坊”,創業意義何在?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