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采購要享利去弊
電子采購要享利去弊
馬正紅 上海市政府采購中心高級工程師
《電子招標投標辦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中國推行電子招投標的綱領性文件,《辦法》將確保交易安全作為推進電子招標投標的生命線。隨著《辦法》的出臺,政采環境將發生巨大變化,在追求高效率、低能耗、建設美麗中國的今天,電子采購無疑是大勢所趨。
半電子化采購為主
電子采購是以網絡技術為基礎,把傳統招標、投標、評標、合同等業務過程全部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同時具備數據庫管理、信息查詢分析等功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流程、全方位、無紙化、集成化的創新型方式。理論上的電子采購應當是全程電子化、無紙化。
目前政府采購大多以半電子化采購為主,人工和網絡相結合,實現了網上申報需求、網上下載招標文件、網上投標、網上答疑、隨機自動抽取評委、網上開標、網上評標、監管部門進行在線審批、監管、查詢等。筆者采購的項目80%以上都在網上跑,有的全流程,有的半流程,但并沒有完全取消紙張投標文件。有些復雜項目取消紙質投標文件,全采用網上投標不大現實,評委評審時全看電腦,也不大可能。目前也很少實現評委異地遠程評標。電子化采購手段已轉變為主流采購方式,紙質文件必將逐漸減少,電子文件逐漸增多,全電子化采購將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
努力去除科技之弊
全程電子化,可有效降低資源消耗、提高采購效率、遏制招投標中產生的腐敗、推動政府采購誠信等必將發揮巨大作用,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僅靠采購全程電子化,即可解決采購過程中出現的所有問題是不現實的。推行電子采購并不是十全十美、無懈可擊的,它的投入、運行與其它新生事物一樣也存在困難與風險。電子采購在方便政府采購的同時,又往往給政府采購帶來一些煩惱。這就是辯證法。 在充分享受科技之利時,必須努力去除科技之弊,這是人類永恒的課題和難點。目前電子采購的難點有:
一是安全性問題。互聯網的開放性,具有快捷、高速、成本低等優點,它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全天服務,但是互聯網的開放性的最大優點也正是它最大的缺點。互聯網的開放性,帶來的核心問題是網絡安全,要進行電子采購的實務操作,必須聯入互聯網;或者是將內部的局域網聯入廣域網,或者是直接在廣域網上建立電子采購系統。數據信息的安全保密主要依靠對電子數據實施加密、數字簽名、安全認證等措施來保證。
二是網上評標和取消完全紙質投標文件是個難點。作為電子采購工作的重要一環是無紙化和網上評標。實現網上評標能夠打破地域的限制,幾個專家可跨越高山大海分坐在網絡在各端一起協同對投標人的投標文件(無紙化)作出評定。真正的網上評標就是在網上審核電子投標文件,但全部取消無紙化投標文件不大現實,復雜的項目,其投標方案就會有很多內容,網上審閱這么多內容,評委很難做到。還有一個問題是如何保證專家在網上遠程評標時遵守評標工作的保密事項。評委各自在網絡的一端進行評標能保證評委之間意見的相對獨立性,但也存在不足,由于相互之間不能進行直接的面對面的交流,最終評出的結果的差異性可能太大。由于評委本身知識的相對局限性,得出對某些投標人有偏見的評標意見。當然各個評委的交流可以通過網絡電話、網絡會議等多種方式實現,但畢竟不如面對面地交流充分。
三是可靠性和運行維護問題。 推行采購全程電子化,可能會受到病毒、黑客等外部侵擾、攻擊的危險,甚至可能出現系統一時癱瘓現象。因此,運行的電子采購平臺,需要長期不間斷的維護、保養、升級,不斷加以完善,經常對數據庫等重要文件進行備份,加裝防病毒軟件來防范,保證系統穩定可靠地運行。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