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都”轉型 澆桐引鳳
“煤都”轉型 澆桐引鳳
■ 本報記者 王童彥
“來到大同府,一天四兩土,上午不夠下午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年過花甲之年的大同市民徐民偉老人仍清楚地記得這一民諺,“6年前的大同還是個只產煤的‘大農村’,現在的大同像個‘森林’大都市,道路變寬了、天空變藍了、城市變美了、生活變好了……”
“明年兒子結婚,裝新房,我也希望通過政府采購買家具、衛生潔具,保障房里安裝的衛浴都是名牌,質量好,價格也比市場上低一半。”老人雖然說不清什么是政府采購,卻樸實地說出了對政府采購的直接感受。
從2008年開始,大同駛入了城市轉型綜合建設的快車道,圍繞“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一軸雙城”的總體城市布局現已初具規模:沿著迎賓大道向西而行,一排排保障房列隊般一字排開;御河兩岸一座座造型優美的橋梁飛架古城新區;3座大型醫院功能完備,極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就醫環境;文瀛湖濕地公園綠草如茵、鮮花盛開……這些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政府采購,政府采購為“煤都”轉型注入了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正能量。
太陽宮“引鳳來儀”
大同雖非因資源而生,卻因資源而興,煤炭產業成為市域經濟發展的“擎天一柱”。但隨著煤炭能源的不斷衰竭,引起經濟衰退困局的“荷蘭病”也同樣可在大同發生。調整產業結構、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成為大同市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而舉辦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使大同以國際化姿態吹響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號角。
大同市市長李俊明表示,大同市將以這次競賽為契機,以創建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為目標,加強工業、建筑、交通三大領域的節能,打造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基地。用3到5年實現新能源裝機300萬千瓦,占到全市總裝機的1/5。
為保證競賽主場館太陽宮按時、保質、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設,花好納稅人的每一分錢,大同市政府采購中心(以下簡稱“采購中心”)全體成員繼續發揮“五加二”、“白加黑”的艱苦奮斗精神,倒排工期,既充當采購組織方,又到工地協調施工方,強力推進太陽能競賽采購任務。從2012年到2013年,采購中心接收的與太陽能競賽相關的采購項目大到太陽宮建筑智能化工程調整、建筑智能化、太陽宮樓外墻石材等,小到室內開關插座、太陽宮廣場果皮箱、應急疏散指示牌、床上用品、餐飲餐具等,從建筑材料、電器家居等貨物采購到物業管理、餐飲等服務類采購,多達40余項。通過政府采購方式,資金的使用效益提高了,達到了物有所值的采購目的。
保障房采購讓百姓安心
保障性住房建設是大同市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重要抓手,也是惠民生的一項“安心”工程。從2010年財政局將保障性住房和重點建設工程項目納入政府集中采購范圍以來,政府采購參與的保障房面積已達1200萬平方米,在山西省名列第一。
“住戶搬入保障房后,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一家重新安裝開關、房門、窗戶的。”大同市安置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采購不僅節約了財政資金,而且為市民采購到了,可以說是‘物超所值’的商品。”
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采購中心創新工作方法,采用需求整合、以量壓價、三輪競價等方法,不僅贏得了供應商的支持,而且取得了中標供應商對大同市城市建設的“合作價”,即“價格不高檔次高、標準不高質量高”。
古都“采”出現代活力
大同具有悠久的歷史,曾是北魏都城、遼金陪都、明清重鎮。在保留獨特古都韻味的同時,大同市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的規模優勢,不斷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將觸角伸向市政、交通、環保、文化、民生等各個領域,比如,道路建設、五大重點場館(體育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大劇院)、三所醫院、多所中小學以及云中商貿物流園區等采購項目,不僅為“古都”新添了現代都市活力,也為物流產業、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夯實物質基礎,逐步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發展力和競爭力。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