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內地八成外企原創藥貴于香港
發改委官員談藥價:內地八成外企原創藥貴于香港
發改委官員談藥價:內地八成外企原創藥貴于香港 因香港無關稅增值稅和藥品加成
“在政府管制范圍內的300多種外企原創藥中,80%的價格確實高于韓國、香港、臺灣,但70%低于歐美和日本。”針對最近內地有些藥價比香港貴的熱議,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巡視員郭劍英7日在“2013北大衛生經濟論壇”上如是表示。
他說:“香港沒有5%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沒有15%的醫院加價,流轉費用也不會達到20%多,加上這些藥價自然會高。”
郭劍英介紹,根據現行規定,我國藥價管理總的指導思想是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并非所有藥品價格都由政府管,政府管控的只有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藥物和少數具有壟斷性的藥品;新藥上市后,先由企業自主定價,購銷各方根據市場情況確定交易價格,這些藥在銷售兩年后,被證明有療效、核算經濟負擔效益后,才可能進入醫保報銷范圍,這時才會有政府最高零售限價。二是政府管控也只是管藥品最高零售限價,在此基礎上允許企業進行競爭。
“管控藥品最高零售限價主要目的是防漲,這與建立藥品價格管理體系時面臨的市場環境密切相關,當時藥品價格存在較快上漲局面。”郭劍英說,原本的制度設計是政府進行最高零售限價管控,然后通過市場招標采購形成市場實際的購銷價格。然而現實中,受各種因素影響,尤其是沒有實現價量掛鉤,以致招標成為二次行政限價,與最高限價功能重疊。
郭劍英認為,隨著相關體制機制變化,特別是醫保體系的全面建立,藥價高與低對患者影響的逐步減弱,藥價完全可以由市場形成,前提是制度設計必須科學。而政府管理藥價的作用點則主要在于對醫保資金使用和支付標準控制,確保醫保資金合理使用、效益最大化。(記者周婷玉)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