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汽車產業又一春
再制造系列報道②
再制造:汽車產業又一春
——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原常務副主任宴一平
■ 本報記者 吳敏
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力求通過“以舊換再”的方式促進再制造行業和產品的發展,而這一政策將首先在汽車發動機和變速器上進行試點。
那么“以舊換再”的概念從何而來?我國汽車再制造行業現狀如何?汽車再制造產品憑什么能贏得消費者的“心”?為了解開這些疑團,《中國政府采購報》記者專訪了“以舊換再”概念的提出者、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原常務副主任宴一平。
我國汽車再制造起步晚
《中國政府采購報》: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我國汽車再制造行業的發展情況如何?
宴一平:總體來說,我國汽車再制造起步較晚,標志性事件是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英國一家公司合資成立的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復強動力有限公司,這是我國第一家再制造企業,1998年正式投入運營。
從2008年開始,汽車再制造從國家層面得到穩步推進。2008年全國人大通過并頒布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再制造從法律上得到了肯定。同年,14家汽車零件再制造企業獲準試點標志著我國汽車再制造行業真正起步。試點企業包括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奇瑞汽車有限公司、上海大眾聯合發展有限公司、濰柴動力(濰坊)再制造有限公司、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開展再制造試點的汽車零部件產品范圍暫定為:發動機、變速箱、發電機、起動機、轉向器五類產品。2011年,相關部委對試點企業組織驗收,在產能方面,發動機已經達到10萬臺,變速器達到10萬臺,再制造發電機、起動機達到40萬臺。但達產率僅為50%。
由于第一批試點情況較好,因此2012年發改委公布了第二批通過驗收的再制造試點單位和產品名單,共計28家。2013年,發改委等又下發了《關于印發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以舊換再工作將在汽車發動機和變速器上試點。所以從這幾年看,汽車再制造的發展雖然起步晚,但是春風已經吹來,發展的高潮期不遠了。
《中國政府采購報》:您剛才講述了汽車再制造的發展過程,現在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的產能也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是達產率并不高,這是為什么?
宴一平:我們到試點企業調研發現,汽車再制造產品的達產率主要受兩個因素限制,一是舊件來源,二是銷售渠道。
美國的再制造率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有充足的舊件來源。而我國舊件來源不夠,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報廢的汽車磨損太厲害,可回收率不足20%,而美國的報廢汽車還可以直接開,可回收率較高。
對于銷售渠道而言,我國再制造產品的銷售渠道只能依托于新品的銷售渠道,并沒有建立起自己的銷售網絡。銷售量小也直接導致了再制造達產率不高。
為了解決以上兩個問題,我在國內首先提出了“以舊換再”這個概念,在汽車維修時,消費者購買再制造產品解決了再制造產品的銷售問題。同時,交回舊件解決了舊件來源問題。
再制造產品質量可信賴
《中國政府采購報》:我國汽車再制造發展歷史比較短,汽車再制造產品質量到底能否過關?消費者憑什么相信汽車再制造產品?
宴一平:雖然我國汽車再制造起步較晚,但是這項工作有國家相關部委推動,出臺了較多文件予以支持;有專家院士提供理論、技術支持,比如工程院院士徐濱士的再制造表面修復技術等;還有行業協會提供行業數據、行業調研、行業標準以及推動了再制造標識等,比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做了嚴格的技術規范等。現在我國正規的再制造產品質量不僅能夠過關,而且有些質量還超過了新品,消費者可放心使用正規的汽車再制造產品。
《中國政府采購報》:能簡要介紹一下我國汽車再制造產品的技術過程嗎?為什么有些再制造產品質量會超過新品?
宴一平: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過程至少要經歷兩道關卡。首先對回收回來的舊件殘余價值進行檢測。通過物理探傷、渦流檢測技術等看是否有裂痕,殘余價值到底有多少,為再制造提供科學依據。
其次,針對再制造的生產過程,發改委等3部門聯合發布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品技術規范,企業在再制造生產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技術規范的要求來做,由此也保證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的工藝和質量。
我國汽車再制造產品的質量有的甚至超過新品,這是和我國再制造所采用的技術有關。國外再制造技術較為簡單,主要采取尺寸修理法即國外在制造汽車零部件新品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再制造,所以一般零部件會在標準尺寸上加厚一些,磨損后的舊件通過重新打磨均衡后讓其尺寸恢復到正常,就形成了再制造產品。而我國汽車再制造技術完全不同于國外。由于從一開始生產的時候就沒有考慮到再制造,磨損后的零部件不能通過重新打磨成正常尺寸。只能通過汽車零部件納米技術等表面修復來完成再制造過程,即表面修復技術。比如汽車曲軸磨損以后,我們采用“納米噴涂”技術把磨損的地方修復好,納米材料能夠更好地滲透到磨損的零部件中,起到保護零部件的功能,當汽車點火后,曲軸在第一次是干磨,在第二次以后就不再干磨,修復后的產品比新品還要好。
政府采購應帶頭應用
《中國政府采購報》:就目前看,您認為阻礙汽車再制造發展的因素還有哪些?
宴一平:目前阻礙汽車再制造發展的因素還有不少。一是法律障礙。2001年國務院令307號《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部分有關汽車報廢和回收汽車舊件規定已經影響了汽車再制造的發展。比如該文件第14條規定,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必須拆解回收的報廢汽車;其中,回收的報廢營運客車,應當在公安機關的監督下解體。拆解的“五大總成”應當作為廢金屬,交售給鋼鐵企業作為冶煉原料。實際上現有技術已經不用把“五大總成”當成廢金屬。所以這一法律應當及時修訂。
二是汽車再制造的“地下工廠”讓消費者對汽車再制造產品產生了心理陰影。我曾經考察過河北河間,這里有很多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的小作坊,他們不是正規的再制造試點企業,產品也沒有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認證,其再制造技術不高,再制造產品質量就得不到保證。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是大家俗稱的“洗澡件”。這些“洗澡件”大部分流入了路邊汽車維修攤和一些汽配城。消費者不明白“洗澡件”和正規再制造產品的區別,傷害了消費者購買的信心。
《中國政府采購報》:在引導大家對汽車再制造產品進行消費時,您建議政府還應該做哪些工作?
宴一平:政府首先要大力宣傳汽車再制造,讓消費者明白再制造是怎么回事,讓大家相信再制造產品和技術;其次是稅務部門應盡快解決再制造產品增值稅抵扣政策,從稅收政策上促進再制造產業發展;最后是政府帶頭使用再制造產品,比如出臺政策,通過政府采購的形式,鼓勵在公務用車維修、環衛車維修、出租車維修、公交車維修等公共領域率先使用再制造產品。
鏈接
有關汽車再制造的文件
2001年,《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出臺,規定了報廢汽車回收程序。
2005年,國務院在《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支持發展再制造。
2005年,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將再制造作為重點領域。
2008年,《循環經濟促進法》將再制造納入法律范疇進行規范。
2008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管理辦法》,對再制造試點企業的管理、可再制造舊件的管理、再制造產品及市場流通的監督管理進行了明確。
2008年,《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企業產品標識管理辦法》明確再制造產品除保留可再制造舊件原生產企業或授權企業商標外,還應標注再制造產品標識,內容至少包括再制造企業名稱、再制造產品標志、產品名稱、產品型號及生產日期。
2008年,國內14家企業被確定為第一批再制造試點企業。
2010年,發改委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深化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
2012年,28家企業被確定為第二批再制造試點企業。
2013年,發改委、財政部等出臺《關于印發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
(整理/吳敏)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