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軍區:采購保障無“禁區”
■本報記者 袁瑞娟 通訊員 曹葆華
前不久,蘭州軍區某紅軍師在賀蘭山腹地進行的實兵戰術演習中,官兵在近似實戰的環境里連續奔襲3天,行程近千公里。然而,就在這沒有任何依托的茫茫戈壁深處,卻出現了中標供應商的身影。他們按照采購協議每天將肉類、魚禽蛋、牛奶、水果、調料、蔬菜等副食品和燃料及生活用品等物資直接配送到訓練地。
這是部隊機動途中應急采購保障能力提高的真實寫照。正是憑借中標供應商的保障力量,充實完善了部隊后勤綜合生活服務中心的保障功能。
機動保障成難題
西北高原面積遼闊,從某紅軍師駐地到青海某高原訓練場更是人煙稀少,物資采購保障基本沒有可依托的社會力量。部隊機動途中生活物資得不到及時保障、沒有新鮮蔬菜可吃的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著部隊訓練演練任務能力完成和戰斗力的提高。
為此,該師堅持以戰備建設為牽引,以信息化技術為平臺,積極探索無依托條件下的物資采購保障體系。
成功下好“四步棋”
為根本解決機動保障難題,提高物資應急采購保障能力,該師積極探索下好“四步棋”。
一是完善設施建設,打牢采購基礎。該師多方籌資,依托生產生活服務中心成立物資采購中心,合理設置功能間、樣品間和談判室等,配齊了辦公設施和保障器材。針對部隊可能擔負的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實際,他們積極探索野外條件下物資采購保障的方法,依托軍區物資供應商庫,要求長期合作的生活物資供應商必須具備保溫冷藏車和食品儲存柜等機動保障設施,達到能在100公里以外對部隊實施伴隨保障,而且必須具備一定的為部隊服務的自覺性和執行軍事任務的能力。
二是注重建章立制,加強采購管理。在嚴格落實上級關于物資采購各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結合部隊實際,該師先后修訂了《物資采購操作規程》、《師物資應急采購改革實施辦法》和《執行多樣化應急采購預案》等10余項配套制度和措施。在應急采購中,探索出安排部署、制定計劃、審核報送等采購工作“十步法”,使物資采購活動真正做到了管理按規定,操作有規程。
三是緊貼外訓實際,采取靈活保障模式。根據各類物資的需求數量、性能要求、使用用途的差異,該師較好地發揮集中采購優勢,采取建立野戰流動超市、供應商前送保障等方法,對部隊進行戰地服務保障。
四是狠抓人才建設,提高保障效能。該師采取多種措施,為采購部門配備了一批素質過硬的采購人員,采取送院校學習、參加總部舉辦的各種輪訓班、組織舉辦培訓班、到地方政府采購部門進行學習交流、組織進行現場觀摩、以會代訓等多種方法,提高人員業務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
應急采購保障見成效
隨著應急采購機制的建立,昔日最麻煩的機動保障難題得到了根本解決,物資應急采購保障發揮了顯著效益。
在前不久部隊的一次外訓期間,部隊對價值425.6萬元的生活物資實行了集中采購,按照采購協議,要求供應商把配送范圍擴大到部隊進駐途中,部隊每到一地,裝著新鮮肉菜和活魚的冷藏車已經等候在指定地點,在硝煙滾滾、炮聲連連的戈壁灘上,供應商在采購人員的指揮下,對聯合戰術兵團實施多元定點保障、伴隨保障、前伸支援保障、超越跟進保障等,有力地提高了部隊野戰條件下后勤綜合保障水平,充實完善了部隊后勤綜合生活服務中心的保障功能。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