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激辯房產稅、限購令
資料圖片:人們在海南省瓊海市一處售樓中心查看樓盤模型(2011年2月5日攝)。當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同比價格上漲的有68個城市,下降的有2個城市,其中漲幅超過10%的城市有10個。二手房方面,同比價格上漲的有65個城市,下降的有5個城市,其中漲幅超過10%的城市有6個,中部及東北部地區城市價格全部上漲。 新華社發(蒙鐘德 攝)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新華視點”記者羅宇凡、王宇、鄧華寧)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一輪頻度密集、力度空前的調控。當高企的房價遭遇調控的重拳,市場的走勢變得撲朔迷離;比起房價本身,調控方式和效果變得更加引人關注:“最嚴調控”究竟能否讓房價回歸理性?在打擊投資投機是否會誤傷百姓改善性需求?房產稅收怎么用?央企退出房地產業能不能撼動高房價?調控舉措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透過觀點碰撞,人們聽到了全國政協委員的建言獻策,也體會到兩會的民主氛圍。
“最嚴調控”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房價?
焦點:在新一輪房地產調控中,房產稅試點和商品房限購政策被認為是力度最大的兩記重拳。被稱為“史上最嚴”的調控政策能否最終讓房價回到理性的軌道、合理的水平?
【觀點一】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慶云委員:開征房產稅,如果力度大,范圍廣,對抑制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投機行為,改變需求結構和需求量,進而對房地產虛高價格進行調節肯定會產生作用。所以想讓房產稅對調控房價起作用,需要將征稅范圍擴大到存量住房,對一套房免征,對多套房制定梯度的征稅標準。
相比房產稅試點,限購政策對房價的作用會更明顯,現在成交量已經開始回落,相信價格會松動。由于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化起步很晚,人多房少,市場房源存量不足的問題會長期存在,所以限購政策應該有一個中長期的計劃。
【觀點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委員:房產稅可以為地方政府開拓新稅源,這對于解決土地財政有作用。但開征房產稅的主要用意其實并不在降低房價。幾十年城市化下來,中心城區的房價一定是總體上揚的,房產稅本身無法改變房價上漲趨勢。房產稅的意義在于,為我國建立起一個不動產稅的框架,形成比較合理的、成型的地方稅體系,為分稅制改革配套。
【觀點三】河南臺興房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超斌委員:“限購令”下,實際需求其實并沒有減少,只是被壓制了。出于成本的考慮還有對政策調整的預期,以及對需求的判斷,開發企業不一定就會大幅度調整房價。不僅如此,一旦限購取消,難保市場不會出現報復性的反彈。
記者點評:重慶、上海房產稅試點一月有余,限購政策在全國30多個城市也已陸續出臺,主要城市的成交量回落,但房價仍未發生轉折性的變化。政策效果如何,有待時間檢驗。房價高企需要重拳出擊這毋庸置疑,但揮出的重拳能否打在七寸則考驗著調控的智慧。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