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打頭陣第二波“微刺激”走起
金融改革打頭陣第二波“微刺激”走起
繼前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了保險業的新版“國十條”之后,昨日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布意見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新一輪“微刺激”已悄然而至。可以預期,通過金融改革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將成為下半年穩增長眾多措施中的核心環節,這讓籠罩在7月經濟數據疲軟陰影下的市場又看到曙光。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問題搞不好,經濟問題就無從談起。金融,就是資金的融通,簡單地說,就是錢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價格怎么定的問題。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資本作為一種稀缺的生產要素,理應被配置到能夠產生最大效益的地方,一旦發生錯配,就會引發一系列經濟問題。
然而,在我們的金融體系中,一邊是大量的資金供給者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渠道,不得已選擇儲蓄或貨幣市場,只能獲得極低的收益;另一邊則是大量的資金需求者找不到供給,要么融不到資,要么被迫選擇高成本融資方式。這就造成了兩大經濟問題:一是資金空轉,二是實體經濟內生動力不足。
這種狀況持續不止一年兩年了,很多年來一直如此。所謂對癥下藥,只有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才有可能藥到病除。國務院連續發布的兩個重要文件,都是從頂層設計的層面,有針對性地對保險以及商業銀行兩大金融產業進行改革與促進,以期能夠使其與實體經濟互動,而不是簡單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在解決企業融資難的意見中,第一條就明確了“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的主基調,排除了“貨幣放水”這個簡單粗暴的方法,一下子斷了有關部門企圖“懶政”的念頭。此外,意見還提出要大力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要清理整頓不合理金融服務收費,完善商業銀行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等,無不是有的放矢,既有針對性,又有可行性。
就像文件中所提到的,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多措并舉,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如今,第二波微刺激已經走起,雖然見效不會太快,但效果是一勞永逸。假以時日,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得到滿足,中國經濟勢必重新恢復動力,讓“新常態”下迸發新亮點。(孫春祥)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