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采購論壇舉行 多國代表交流經驗
綠色采購論壇舉行 多國代表交流經驗
本報訊 政府綠色采購主題論壇近日在貴陽舉行。近80位來自中國、韓國、日本、英國、德國和芬蘭等負責政府采購事務的代表就可持續公共采購的政策及最佳解決方案進行了對話。
論壇上,與會代表圍繞中國綠色公共采購的政策與法規框架、中國地方政府層面綠色公共采購的實施、全球綠色公共采購的最佳案例和政策、綠色公共采購的全球舉措等議題,分主題演講和討論環節展開。
財政部國庫司原司長、中國政府采購協會籌備組組長翟鋼表示,政府采購作為政府重要的經濟和社會管理手段,在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綠色采購制度起步較晚,但進展較快。目前,中國的綠色采購制度已開始引入供應鏈管理、碳信息披露等創新理念,正逐步縮小與西方發達國家在制度設計上的差距。同時,我國正在籌備成立中國政府采購協會,這也是在政府采購行業內進行的一次生態文明建設。未來,我國還將加強綠色采購制度的頂層設計,豐富綠色產品內涵,將綠色產品采購范圍擴大,逐步在資源開發、生產、運輸、使用、廢舊物品回收等方面加大綠色采購要求,加強綠色采購監管。同時,還要完善綠色采購制度的執行機制,在綜合考慮節能、環保、低碳等基礎上制定與之配套的綠色采購標準。此外,還要推動第三方機構發揮更大作用,比如通過行業協會建立采購代理等。
環保部環境發展中心副主任席俊清在發言中介紹,我國自2006年正式啟動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工作以來,中國環境標志逐步在政府、企業、消費者之間搭建了一座連接綠色生產和可持續消費的橋梁,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從2013年的政府采購統計信息看,環保產品政府采購規模達到1434.9億元,占政府采購同類產品的82%。同時環境標志產品所帶來的環境效益也異常突出: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減排揮發性有機物(VOCs)20.5萬噸,二氧化碳減排859噸,減排總磷1232噸,重金屬汞減排量16.75噸。由此可見,中國環境標志產品對社會的效益和引領作用顯而易見。目前,我國正在研究如何發揮中國環境標志在“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中的作用。
“自2006年以來,中國政府推出了多個清單來幫助地方政府選擇具有環保認證和低能耗的產品。這也促使市場上具有環保標簽的產品實現了快速增長。”“ICLEI-倡導地區可持續發展國際理事會”可持續采購中心全球總監馬克·哈德森認為,綠色公共采購可刺激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促進低碳能源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發展,實現社會、商業和公共部門的三方利益。
上海市政府采購中心主任孫昭倫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采購中心主任劉恒斌分享了地方推進政府綠色采購方面的經驗,并表示積極踐行綠色采購理念,支持綠色采購市場。政府綠色采購一方面要嚴把質量、環保關,同時還要加強政府辦公用品的廢舊回收利用,做好綠色采購還要做好政府預算,制定好采購目錄,落實好財政部、環保部等出臺的采購清單。
中環聯合認證中心總經理張小丹代表第三方認證機構參加了本次論壇,并表示將在學習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繼續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低碳產品、服務認證等相關工作,為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功能的實現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
據了解,論壇期間,ICLEI東亞秘書處和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中環聯合認證中心共同倡議發起成立綠色公共采購中國合作伙伴關系,以此搭建一個促進中國城市、利益相關方及合作伙伴分享綠色公共采購信息和經驗的平臺。(丁鸰)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