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那些被核傷害的人們
1986年4月26日,在進行一項實驗時,原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30人當場死亡,8噸多強輻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釀成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災難。
事故發生后,原蘇聯政府和人民采取了一系列善后措施,清除、掩埋了大量污染物,為發生爆炸的4號反應堆建起了鋼筋水泥 “石棺”。離核電站30公里以內的地區被辟為隔離區,很多人稱這一區域為“死亡區”。
2011年4月,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已經過去了整整25周年,當人們心中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留下的創傷漸漸愈合的時候,福島核危機又一次告訴世人:核安全,永遠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過程中的最重要一環。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妨一起看一看那些曾經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中被傷害的人們,他們的悲傷和痛苦,時刻提醒我們:核安全并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問題,這是整個世界面臨的問題。
這是2006年4月3日,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中罹難的兒童的照片懸掛在烏克蘭基輔的切爾諾貝利博物館內。 新華社/路透 (楊純編輯)
這是2006年2月27日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的烏克蘭小鎮普里皮亞季拍攝的已經廢棄的幼兒園。 新華社/法新 (楊純編輯)
2006年4月18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兒童腫瘤及血液病中心,一個患兒戴著口罩。這家兒童腫瘤及血液病中心是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后,為幫助核事故中受害的患兒所建立的。新華社/法新 (楊純編輯)
2006年4月26日,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切爾諾貝利死難者紀念碑前,核事故死難者的家屬手捧親人遺像參加祭奠活動。 新華社記者宋宗利攝(楊純編輯)
這是2007年4月20日,在白俄羅斯小城維斯諾瓦的一家殘障兒童孤兒院,來自愛爾蘭的志愿者和因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害的殘障兒童交流。新華社/路透(楊純編輯)
2006年4月6日,在距切爾諾貝利“死亡區”不遠的白俄羅斯小城科依尼基的一個康復中心,孩子們在窗前向外張望。 新華社/法新(楊純編輯)
2006年4月18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兒童腫瘤及血液病中心,一名母親在孩子接受治療時潸然淚下。這家兒童腫瘤及血液病中心是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后,為幫助核事故中受害的患兒所建立的。新華社/法新(楊純編輯)
2006年4月6日,在距切爾諾貝利“死亡區”不遠的白俄羅斯小城科依尼基的一個康復中心,孩子們正在玩耍。 新華社/法新(楊純編輯)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