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藍皮書:未來幾年逐步下調存準率或成常態(tài)
社科院藍皮書:未來幾年逐步下調存準率或成常態(tài)
2月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發(fā)布《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fā)展報告(2016)》。
藍皮書觀點認為,從絕對值看,2015年的存款準備金率調整似有大舉擴張之嫌,但結合中國近年來的經濟金融背景及相關改革來看并非如此,中國人民銀行在未來幾年逐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成為常態(tài)。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6年貨幣政策調控可能會出臺一些強有力的刺激措施,包括M2預期增長率、新增貸款規(guī)模增長率均可能突破20%。在外匯占款持續(xù)下降的背景下,中國人民銀行會通過多次降準來緩解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壓力。
利率市場化障礙待解
自2015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多次普降,同時輔以定向降準的方式逐步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
截至2015年10月24日,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分別下調至15.50%和17.50%。同時,為加大金融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yè)的正向激勵,中國人民銀行從2015年初至10月24日先后5次對符合相關條件的金融機構進行了定向降準。
綜合來看,對“三農”或小微企業(yè)貸款達到標準的大型商業(yè)銀行、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外資銀行,以及城市商業(yè)銀行、非縣域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累計降準1.5個百分點。
縱向對比效果看,2012年通過兩次降準釋放了約0.84萬億元的流動性;2013年和2014年沒有全面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但2015年前三季度累計降準3次,共釋放了約2.54萬億元的流動性(不包括定向降準)。
根據(jù)藍皮書分析,從絕對值看,2015年的存款準備金率調整似有大舉擴張之嫌,但結合中國近年來的經濟金融背景及相關改革來看并非如此。
一個大背景在于,從2015年開始,外匯占款出現(xiàn)負增長,9月末外匯占款余額比上年同期大幅減少了2.04萬億元。為此,中國人民銀行在2015年多次、大幅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并配合其他貨幣政策工具補充因外匯占款下降而減少的流動性。
王國剛說,大量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凍結了流動性,極大地弱化了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構成了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障礙。
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和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藍皮書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在未來幾年逐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成為常態(tài)。
供給側改革已成為“十三五”的重要著力點,學界普遍認為,中長期調結構與短期宏觀調控并不沖突。
在“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2016年年會”上,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說,從經濟調控實踐經驗說,政府如何合理實施供給側管理的問題是無法回避的。
他分析說,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沖擊,美國當局以區(qū)別對待、把握重點的措施,先后給花旗、兩房、通用注資,成為引導復蘇過程的決定性轉折點,中國近年也一再努力以“定向寬松”實行貨幣政策的結構化運用,財政政策更是對優(yōu)化結構不遺余力。
今年可能出強刺激措施
藍皮書指出,如何為中國經濟的新舊產業(yè)和發(fā)展動能轉換營造一個穩(wěn)定的增長環(huán)境,成為2016年中國宏觀調控的重要課題。
根據(j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2016年貨幣政策仍為穩(wěn)健。王國剛說,中國經濟在2016年面臨的主要風險是通縮,根據(jù)“金融加速”原理,通縮問題難以靠市場力量進行修復,必須依靠宏觀調控的有效介入。
藍皮書提到,2016年貨幣政策調控可能會出臺一些強有力的刺激措施,包括M2預期增長率、新增貸款規(guī)模增長率均可能突破20%。在外匯占款持續(xù)下降的背景下,中國人民銀行會通過多次降準來緩解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壓力。
社科院觀點認為,雖然中國目前的基準利率已低于CPI,但考慮到GDP平減指數(shù)和PPI均為負值,實際利率依然偏高,如果2016年中國的價格指數(shù)下行超預期,降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藍皮書還認為,中國人民銀行有必要頻繁、大幅度地通過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方操作(SLF、MLF、PSL、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等方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同時合理引導資金流向。
同時,王國剛建議進一步推動中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改革進程,包括加快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提高運用市場化手段調控市場利率的能力、完善和加強貨幣政策的預期管理機制、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形成機制等。
具體到時間節(jié)奏上,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總監(jiān)周文淵認為,結合近期央行操作及向市場釋放的信號,可以判斷,春節(jié)前不會降準。央行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SLO、SLF、MLF、PSL等工具提供流動性,可以對沖流動性壓力,資金面應該是有保障,但整體會中性,銀行的流動性管理會趨謹慎。
民生證券固定收益研究負責人李奇霖分析稱,由于外匯占款流失的是低成本長期流動性,再加上地方債進一步擴容,長期寬松需求仍存,而相對于降準來說,各類工具投放流動性的資金成本偏高。他表示,春節(jié)后降準的預期仍然強烈。
作者:胡健
責任編輯:LI 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shù)剜]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