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快推進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
中國加快推進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
織好“全國一張網” 讓信用成為寶貴財富——我國加快推進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
人無信不立。對企業來說,信用更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全國工商部門正在加快推進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即“全國一張網”建設,這將成為企業信用信息的重要來源,也將給市場監管部門帶來一場信息化“沖擊波”。
“一張網”將形成企業信用的“完整畫像”
“2015年,公司申請江西省著名商標的獎勵。材料審核通過后,因為一個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證書沒有及時年檢,在系統中留下過行政處罰記錄,10萬元獎金就‘泡湯’了。”江西聯大科技有限公司的行政負責人告訴記者。
她口中的“系統”,就是當地工商部門建設的企業信用信息“一張網”。
2014年,各地工商部門依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建設了過渡性的企業信息公示系統,實現了登記備案信息、工商行政處罰信息、企業年報和其他即時信息的公示,但尚不具備跟其他監管部門信息的互聯互通的功能。
國務院去年11月印發的《關于“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提出,大力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一張網”,2016年底前,初步實現工商部門、審批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及其他部門之間的信息實時傳遞和無障礙交換。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江西、福建和貴州7個省市在企業信息公示系統基礎上,試點建設功能更加強大的“一張網”。
在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任何人只要輕點鼠標,輸入企業名稱,就不僅可以查詢到企業基本情況,還能看到資質許可、獎勵、處罰等信息。
“信息歸于企業名下。‘全國一張網’建成,將會形成企業信用的完整畫像,就像一個人的檔案。”工商總局企業監管局副局長徐曉東說,信息公示將打破市場交易中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維護交易安全。
打破“信息孤島”提升監管效能
企業信用好不好,是能否拿到銀行貸款的重要條件之一。江西銀行業務經理肖列說:“以前沒有可靠的企業信息來源,銀行貸款審批只能到各個監管部門去逐一核實,費時費力。現在只需打開網站,企業信息就一目了然,貸款審核效率大大提高。”
我國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剛剛起步,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企業信用信息散落在各相關政府部門中,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
江西在歸集了37個省直和其他相關單位提供的行政審批、行政處罰、榮譽信息等426萬余條數據的基礎上,開發了用不同顏色對企業進行分類監管的功能:正常企業標記為綠色,其他有違法失信行為的企業由輕到重,分別標記為黃色、橙色和紅色。工商部門在監管中將對警示類企業進行重點檢查。
江西省工商局副局長沈慶中說:“這便于監管部門更加精準監管和節約執法資源,提升監管效能。”
目前,北京市工商局已將全市各部門94大類、286小類企業信用信息整合匯總、分類存儲,可以全景展現企業信用狀況,并積極探索信用信息的拓展應用;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在銀行開戶、發放貸款等方面予以限制;已有8111戶企業受到相關限制和影響,主動改正錯誤,信用約束作用初顯。
“全國一張網”有待編織得更好更密
“通過‘一張網’建設,最終形成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市場監管機制。這不但有利于我國社會誠信建設,也將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徐曉東說。
“這個系統確實好,但省外企業的信用信息還無法詳細準確獲得,希望盡快形成全國企業信用的‘一張網’。”江西光大國際旅行社銷售副總監吳燕紅說。
南昌市工商局在“一張網”建設中發現,各監管部門的執法信息化建設程度不一,有些還是比較原始的紙質處罰文書辦案機制,不利于系統及時抓取各類信息。
同時,工商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江西等試點省市的“一張網”建設走在了前面,但全國這張大網尚未建立起來。除試點省市外,其他省的“一張網”建設步伐也需提速,將全國這張大網織得更密更好。
記者高敬
責任編輯:LI 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