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家:依靠人民幣貶值提振經濟得不償失
中國經濟學家:依靠人民幣貶值提振經濟得不償失
中新社博鰲3月23日電 (記者 馬佳佳)23日,在博鰲亞洲論壇“貨幣貶值:為何不再是‘出口利器’”的分論壇上,中國經濟學家表示,依靠人民幣貶值提振經濟得不償失,全球應該達成共識,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
在諸多銀行爭相“放水”,希望以貨幣貶值刺激出口的當下,世界銀行的研究卻表明,曾經的貨幣手段早已不是刺激貿易的武器。
對此,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經濟學家黃益平表示:“要靠人民幣貶值來提振經濟增長,會得不償失。”
黃益平指出,人民幣貶值對中國經濟有諸多負面影響。“中國經濟非常開放,所以當貨幣貶值時,出口小幅提振,但是資本外流和投資速度將受到即刻的影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也在論壇上指出,應該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隆國強分析稱,一個國家的出口除了價格因素之外,還取決于需求、競爭對手等諸多因素。此外,不同國家的出口價格彈性不一樣。全球價值鏈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到匯率貶值對出口的影響。
“就大國來說,在全球經濟同樣低迷的情況下,如果大的貿易國家想通過貶值刺激出口,那么競爭對手相應也會貶值,就是大家討論的所謂競爭性貶值。我們要有共識,要避免競爭性貶值,”隆國強指出。
針對人民幣貶值預期,黃益平表示,未來人民幣是貶值還是升值,取決于中國能否保持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政府能否把金融風險穩定住。黃益平指出,中國將施行靈活的貨幣政策,“只要中國經濟不出大問題,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是完全有可能的。”
隆國強認為,“決定人民幣中長期匯率走勢的,更重要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力能否迅速增強,(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人民幣還會繼續走強。”
責任編輯:LI 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