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礎學科發展現狀:原創不強 模仿較普遍
我國基礎學科發展現狀:原創不強 模仿較普遍
人民網北京4月6日電 (記者 魏艷)“當前我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原始創新意識還不強,模仿跟蹤現象仍較普遍,對一些熱點問題一哄而上也很常見。” 中國科協副主席、學術與學會工作專門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靜海在今天下午舉行的中國科協2016年學術建設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會上,李靜海代表中國科協學術與學會工作專門委員會發布了2014-2015年度我國空間科學、海洋科學、核科學技術等33個學科的研究進展。探月工程順利推進、國家海洋局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項目、中國實驗快堆并網發電等成果均被編入2014至2015學科發展報告。
李靜海介紹,近兩年我國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交叉學科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突出性的科研成果,各學科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在國家科研投入方面,僅2014年全國研發總經費就達到了13015.6億元,占全國GDP的2.09%,比2013年增加了1169億元;在學科隊伍建設方面,2014年我國研發人員總量為371.1萬人年,比上年增加17.8萬人年,增幅為5.04%。研發人員中的研究人員總量為148.4萬人年,比上年增加8.0萬人年,增幅為5.7%。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布的《2014-2015學科發展報告》中用了較大的篇幅指出了當前我國學科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建議。
李靜海介紹,當前我國學科發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基礎學科受重視程度不夠、公眾理解科學程度不夠、科技成果轉化難、學科劃分存在一定局限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了學科的創新發展。
“目前我國對基礎研究重要性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科研工作評價系統不健全、不完善,一些原創性、戰略性的研究成果不能獲得應有的認可。”李靜海表示,我國在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的總體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十分明顯。
對此,報告建議科學界要大力營造尊重原始創新、尊重創新人才的學術氛圍,倡導寬容失敗的科學精神,要建立符合科學和技術不同發展規律的激勵機制,支持獨立思考、有獨創精神的學者和青年人才。
“此外,我國的學科制度設計目前還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不能很好的滿足學科多樣性發展的需求。”李靜海強調,學科劃分導致的領地觀念,不利于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聯合起來研究一些多學科問題。學科分類和布局陳舊,形成了學科之間的隔離,有的學科盲目發展,而有的學科逐漸萎縮。
對此,報告建議科學界要進一步理順學科關系,大力扶持各學科間的滲透、交融,形成多學科相生共長的學科體系,打造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分工明確、運轉高效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平臺。充分重視學科交叉取得的成果,以優勢學科為軸心,跨學科融合、多學科嫁接,培育新興學科增長點。以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為牽引,多學科支撐,培育若干優勢學科群。
當前,科研成果轉化難已成為制約我國科技創新步伐的癥結之一。報告指出,在我國科研成果能夠轉化并批量生產的比例很少,形成產業規模的更少,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在李靜海看來,造成創新成果轉化率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創新人才激勵機制不夠完善。“激勵不夠,人才的勞動價值和成果收益得不到有效體現,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就不可能提高。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必須要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
報告指出,科技成果轉化能否成功,受技術、資金、管理、市場等多種因素影響,需要科技界、經濟界和政府的共同參與,需要科技政策、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套。要準確把握不同主體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功能定位,調動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和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政府尤其要加大對科技成果進入市場的中間環節以及產業化階段的支持力度,通過建立市場動力機制,激勵技術人員參與科技成果轉化。
據悉,中國科協自2006年起建立學術建設發布制度起,先后組織110個全國學會,開展了220次學科發展研究,編輯出版系列學科發展報告220卷,有600余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約2萬位專家學者參與學科發展研討,8000余位專家執筆撰寫學科發展報告。
責任編輯:LI 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