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批“明星同款”現象:除了炫酷還有啥
人民日報批“明星同款”現象:除了炫酷還有啥
“明星同款小白鞋”“明星同款披肩”“明星同款口紅”……當下,“明星同款”可以說是最熱的營銷用語,不論什么東西,只要戴上“明星同款”的帽子,在粉絲效應的拉動下,銷量自然就上去了。
“粉絲經濟”不是新概念,“明星同款”則由粉絲與互聯網共同催生。一個明星上了電視,節目還沒播完,他身上從頭到腳的衣著佩飾可能馬上就成了網絡上的熱銷品;更有甚者,明星吃過的小飯館、路過的街道,吃沒吃過、去沒去過,都成了粉絲們衡量彼此是否“死忠”的標準。
舉例來說,前不久,歌手李宇春在某電視節目中曾提到自己上學時常吃的牛肉粉,節目播出后,這家小店不用吆喝就被粉絲踏平了門檻;這之后,演員孫紅雷、孫藝興在錄制某綜藝節目時曾穿著軍大衣在某家小餐館吃飯,頗有生意頭腦的餐館老板將二人點過的牛肉拉面、牛肉湯、獅子頭、醬蛋組成了“孫紅雷、張藝興套餐”,生意在線下火了,聲名也在線上漲了;近來因被歌手鹿晗合影而一夜成名的上海綠色郵筒就更是紅得出人意料,熱情的粉絲為了求得與偶像同樣畫風的一張照片,不惜排隊至凌晨三四點鐘……
然而,當粉絲效應制造的各種“明星同款”撲面而來,瘋狂追星已經在客觀上成為這個社會的一種亞文化現象,另一個問題也浮出水面——除了碎片化的物質符號,我們的文化產品是否還能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精神層面的文化滋養?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中,我們除了制造明星的炫酷與光環之外,是否還能為青年人塑造更多具有精神魅力的偶像?
追星并無過錯,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年輕人對明星生活物質表象的過度迷戀,實際上也體現出這種追求內在的盲目和空虛。這種盲目和空虛從何而來?一方面,年輕人固然應當反省;另一方面,社會尤其是文化工作者在當前對年輕人文化供養和哺育方面的欠缺也應引起重視。我們能否創作出真正適合年輕人、并能引導其精神成長的文藝作品和文化產品?我們能否通過這些作品和產品與年輕人實現更深入的溝通?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事關未來社會文化生態的構建和整個民族的發展。
責任編輯:LI 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