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激勵七千萬科研人員走出“圍墻”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中國激勵七千萬科研人員走出“圍墻”
本報北京5月18日電 (記者潘旭濤)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超過7000萬,但很多是在高校、科研院所大院里,怎樣激勵這些人走出“圍墻”?18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就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回答了記者提問。
■ 50%凈收益歸研究團隊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部署了8個方面、26項重點任務,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其中,重點任務之一是調動科技人員進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王志剛介紹說,過去,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轉化收益是要上交財政的,現在留給單位。他舉例說,比如一個大學的研究團隊,主要研究人員如果沒有事先約定,凈收益的50%或者股權的50%歸團隊所有。
對于高校、科研院所領導干部股權代持的問題,王志剛表示,作為單位主要領導,按照規定不能獲得股權激勵,但是可以獲得獎金激勵。“對于之前不是主要領導時獲得的股權,現在我們正在探索,怎么樣將這個股權代持或者凍結。這個股權在你任主要領導的時候,不能進行任何操作和處置,也不能變現。”
在科研經費使用方面,《方案》給了高校、科研院所更大的自主權。王志剛介紹說,以前經費到年底不報銷不行,現在剩余的科研經費可以留在本單位繼續用于科研活動,這樣就不必想方設法套現了。
■ 讓科研人員“名利雙收”
以前對科研人員的評價和考核主要是看發表了什么論文、拿到哪些課題,而缺少科技成果轉化的指標。因此,科研人員對成果轉化的動力不足。王志剛介紹說,改革后將實現科研人員“名利雙收”,不只是在獎勵、股權方面有激勵,在科研、教學任務方面,成果轉移轉化將作為一個重點指標。
據王志剛介紹,為解決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現在政策規定:教師離開學校自己搞成果轉化,可以保留3年崗位,如果成果轉化失敗了,回到學校還可以繼續當教師;如果成果轉化成功了,想當企業家也可以,這樣就給了科研人員更多的選擇。
據介紹,《方案》還部署培育一批機制靈活、面向市場的國家技術轉移機構,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型研發機構等協同開展成果轉化,以調動科技人員轉化成果積極性,支持以核心技術為源頭的創新創業。
■ “雙創”作為轉化重要途徑
王志剛認為,“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形式和重要途徑。
他說,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超過7000萬,研發人員超過500萬,其中企業研發人員超過將近400萬。要充分利用這些人力資源,在“雙創”中鼓勵科研人員通過產學研結合等各種方式,自己創業或者與其他企業聯合創業。“很多科技人員還是在高校科研院所大院子里,怎樣激勵這些人員走出‘圍墻’,與企業以及其他一些創新人員一起來進行創新創業,是這次轉移轉化行動的重點。”
責任編輯:LI 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