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衣食住行”中的環境問題
記者觀察:“衣食住行”中的環境問題
新華社內羅畢5月25日電(記者李言 王守寶鄧耀敏)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正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說,環境大會與世界上每個人息息相關,人類的衣食住行都和環境污染發生關聯。
“衣”與“食”中的微型污染物
當今社會,人們對自身衣著的關注與日俱增,對衣物提出了時尚、健康等要求。然而近年來研究表明,衣服也是潛在污染源。
環境署在會議期間發布的報告顯示,混合纖維型衣物中包含的纖維物質是二手“塑料微粒”(直徑在1納米至5毫米)的重要來源。當用洗衣機洗衣服時,機械摩擦使塑料纖維從衣物中脫離出來,隨廢水排出。它們體積極小、浮力大,可以逃過大多數廢水處理系統的篩檢進入土壤或水體,最終通過種種途徑又進入人體。
報告說,一件混合纖維衣物在洗衣機中洗滌一次就可釋放超過1900個“塑料微粒”纖維。在2013年,混合纖維作為家庭或工業用布料和織物的全球消費已超過5500萬噸,占全球纖維消費的61%,與2009年3580萬噸的消費量相比增長顯著。
對印度尼西亞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市場上的海洋魚類進行抽樣調查發現,四分之一樣品的內臟中存在塑料碎片和來自織物的纖維。除了海產品外,調查人員還在飲用水、啤酒、蜂蜜、糖和食用鹽等多種食物中檢測出“塑料微粒”。
“住”與“行”中的環境危機
人類“住”和“行”對環境造成的壓力不容小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產生約70億至100億噸城市廢物,未來15到20年,亞洲和非洲的低收入城市產生的固體廢物還將加倍。
在亞太地區,未經控制的污染物排放是疾病的主要誘因之一。在印度孟買,超過12%的市政固體垃圾在開放的街道或在廢渣填埋地焚燒,釋放出有毒物質;在西亞,約90%的市政固體垃圾被堆放在不規范的垃圾填埋處,會對地下水資源造成污染。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全球空氣質量行動報告還顯示,交通是主要空氣污染源之一。在歐洲,公路運輸導致了高達30%的顆粒污染物排放,交通造成的空氣污染成本每年達1370億美元;在世界范圍內,空氣污染產生的健康成本中有50%來自公路運輸。
環境保護須合力共進
施泰納在環境大會期間指出,環境大會涉及每個人,只有環境健康不斷改善,人類才得以維護自己的幸福。
正如施泰納23日在“健康星球,健康人類”發布會中所說,要說環境大會與每個人有何關系,“問一問因鉛中毒智力受損兒童的母親,問一問因哮喘而死的孩子的父母,問一問因大氣問題罹患皮膚癌的病人,問一問因水質問題在5歲前死亡的孩子的家人……”
環境署呼吁全球共同行動應對環境問題:使用無鉛汽油,每年100萬人可避免鉛中毒造成的過早死亡;改造城市非正規垃圾站,可提高城市垃圾回收率,垃圾回收者也可在清潔條件下工作;少用塑料制品,可減少進入河流和土壤中的塑料污染物。
衣食住行中的環境問題,需要我們在每個細節中應對。
責任編輯:LI 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