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豬舍里演繹豐收曲
本報記者李存才
一臺臺躺滿哺乳母豬的產床,一間間擠滿小豬的保育欄、一間間寬敞明亮的配種“圈位”……這些現代化的養殖設施,是陜西省勉縣政府采購中心利用中央和省市縣財政部門安排的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災后重建資金,通過公開招標建設起來的。談及養殖設施時,陜西勉縣良種場場長鄧禕頻心里充滿了對財政的感激之情。
鄧禕頻說,通過啟動政府采購機制,國家投資的錢足額用在了刀刃上,這對企業來講猶如“久旱逢甘霖”。他表示,目前,像勉縣良種場這樣具有一定規模的生豬養殖場,在全縣已建成了20家。在養殖大戶的帶動下,周邊地區多數農民通過發展專業化生豬養殖事業,紛紛走上了致富路。
招標采購:兩項資金捆綁使用
勉縣良種場位于漢中市勉縣周家山鎮明星村,這里是2008年“5•12”地震災區。2009年以來,勉縣財政利用中央和省級財政的支持,將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與災后重建項目資金捆綁使用,累計安排343萬元資金,對良種場的基建及有關養殖設施進行公開招標。其中,僅養殖設施的招標采購金額就達到了49萬元。在招標過程中,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設備廠商紛紛投標,最后,北京仁和機械廠憑借良好的技術設備和服務優勢中標。場里利用采購到的設備建起了公豬配種輔助設施、母豬產床和豬仔保育床等,大大提升了良種場的生產條件。
記者在鄧禕頻的陪同下來到公豬配種房參觀。他介紹說,良種場利用財政部門支持的資金,啟動招投標程序,建起了2座公豬圈舍,總面積600平方米。每座圈舍里建有24個“圈位”。在炎熱高溫的夏季,為了保證公豬順利產精,場里安裝了水簾、通風機等設備給圈舍降溫。
在母豬產房,鄧禕頻向記者介紹說,場里每個產床上都安裝了自來水管、飼槽和定位欄等設備。同時,為了保證豬仔順利生長,每個產床里還安裝了一個箱子狀的保溫箱。據介紹,安裝產床和保育床,大大提高了豬仔的成活率,養殖效益提高了10多個百分點。
信息技術:助推養殖產業標準化
在距勉縣良種場一墻之隔的勉縣利生種養殖有限公司,是一座花園式養殖場,場內樹木林立,花草簇擁,道路干凈整潔。記者在采訪中得知,曾在IT界打拼數年的方燕于2006年投身到養豬事業上來,在財政部門的專項資金扶持下,她投資了部分資金,在勉縣農業產業化科技示范園建設了利生萬頭良種豬場。其中,19棟標準化養豬圈舍是通過招投標機制建設起來的。2010年,公司還利用政府部門支持的180萬元現代農業專項資金,通過招標,在19棟豬舍中安裝了電腦監控系統。如今,工作人員在辦公室的電腦總控機旁即可隨時觀察到每個圈舍里的生產飼養情況。
勉縣畜牧中心主任、高級農藝師張連海對記者介紹說,“十一五”時期,利生種養殖有限公司依靠政府部門的財政支持和科技投入,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返鄉農民工就業20余人,帶動周邊養殖農戶1200戶,戶均參與經營增加收入1.2萬元,并有效帶動了加工、運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截至2010年年底,豬場全年銷售各類種豬及商品豬共11500頭,全年銷售收入1500萬元以上。
一降一升:“十二五”再發力
據統計,從“十五”到“十一五”,陜西省生豬養殖事業出現了“一降一升”的態勢。全省的養豬戶數從2004年的310萬戶減少到2009年的120萬戶,但全省的生豬存欄數卻在2010年達到了1318.6萬頭,比“十五”末增長了64%。
陜西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按照財政部和陜西省委、省政府的有關政策要求,2011年及今后5年,陜西省財政部門將通過整合涉農專項資金的做法,實行在省長、主管省長負責下的整合機制,通過集中財力,進一步擴大招投標范圍,在全省擬建設20個年出欄50萬頭-100萬頭的生豬大縣,形成渭北果區、陜南和關中3個生豬產業帶。到2015年,全省生豬存欄數力爭達到1800萬頭,出欄2500萬頭,較“十一五”末分別增長50%和66%以上。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