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清:計算機戰線老兵與政府采購的一段往事
◎本報記者陳昂
“創業艱難百戰多”,這是陳正清曾發表過的一篇文章標題,其副標題是——對我國計算機工業創業初期的回憶。時至今日,已73歲的在業內卓有名望的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理事長再次回憶起我國計算機發展歷程仍如數家珍,感慨良多。
陳正清曾任國務院電子信息系統推廣應用辦公室副主任、電子工業部計算機與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中心主任,也正是其退休后擔任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理事長的緣故,讓他在2006年與《政府采購法》有過一次“深交”。而這一切,都拉近了記者跟老前輩的交談距離。記者在《中國政府采購報》創刊之際,首次拜訪了這位計算機戰線的老兵。
在陳正清眼中,政府采購并不是個陌生詞兒,作為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的領頭人,早在2006年,他就與政府采購有過一次“深交”。而且,得知記者前來采訪,陳正清在第一時間就準備好了一份專業賀詞擺在桌前:“政府采購產品要性能適用、價格公道、服務良好,逐步提高國產化率,貨比三家,不要人為干預,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
殊不知,這份賀詞的背后是陳正清與政府采購的一段不解之緣。在2006年,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中國計算機學會和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聯合向社會發出的一份不足千字的《關于在計算機及相關產品招標、采購中不應指定特定制造商的特定產品的建議書》(下稱《建議書》)在供應商和采購單位那里中引起熱烈反響。
陳正清回憶起當年往事感慨良多,“當時,雖然《政府采購法》已出臺3年,但政府采購計算機領域違反法規的現象時有發生。一種聲音不絕于耳,且通過調查情況屬實——一些地方在采購中漠視《政府采購法》對招標文件不得指定廠商和品牌的明文規定,要么直接寫明品牌和型號,要么在技術指標上有傾向性,令《政府采購法》強調的公平競爭原則形同虛設。”
說到這兒,陳正清特意從辦公室的一大摞歷史資料中翻出了當年的這份《建議書》,有理有據地告訴記者,協會作為“第三只眼”對規范政府采購招投標行為和支持國產品牌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建議在計算機產品招標采購中特別是由政府支持的招標采購中,不應指定某一制造商的特定產品或某些廠商的私有協議,而應標明招標采購方對計算機產品的技術和使用要求。
說起《建議書》的出臺與我國計算機產業的不斷發展密不可分,其中兩件事令陳正清觸動很大,一是2002年中國第一枚通用CPU“龍芯一號”成功發布,終結了中國計算機產業“無芯”的尷尬歷史;二是2005年AMD公司向我國無償轉讓嵌入式微處理器的技術,技術最終落腳在北京大學。在處理器領域,我國不僅有了“龍芯”,還通過直接的技術引進獲得了先進技術。
此時《建議書》的重要性也得以顯現,陳正清說:“出臺的《建議書》就在于給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降低政府采購成本。”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