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網絡體系2030年基本建成
中科院:“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網絡體系2030年基本建成
人民網北京5月9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今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情況,并答記者問。
白春禮介紹,為了進一步支撐服務好“一帶一路”的建設,中科院于2016年初啟動了“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行動計劃,牽頭打造“一帶一路”沿
線國家“科技創新共同體”。
據白春禮介紹,這個行動計劃重點開展戰略咨詢、人才培養以及科技合作和成果轉化等工作。比如,中科院在曼谷成立了一個中心,這個中心主要是把科學院成果在東南亞地區依托曼谷進行成果轉化。另外,還完成了“一帶一路”科研合作態勢報告,其中分析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發展的態勢、存在的問題,這樣一來,我們的科技合作就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起來。
白春禮談到,去年科學院牽頭組織召開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有將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多名科學家聚集在北京。會上成立了“一帶一路”科技組織聯盟,發布了《北京宣言》,主要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為我國政府和沿線國家提供雙向的戰略科技咨詢建議。一是建立戰略咨詢長效機制;二是組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研究計劃,針對“一帶一路”國家重大共性科技需求和挑戰,牽頭啟動了20多項重大科技合作計劃,比如說泛第三極環境研究、新發突發病研究等;三是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針對沿線國家、地區的民眾生產生活的需求,來轉化適用的科學技術。這不僅能夠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群眾生活生產的需求,又促進當地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四是加強沿線國家科技人才培養。依托國科大、中科大和有關研究所,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人才,包括碩士生、博士研究生,培訓科研和管理骨干人才,有1000多名。白春禮表示,中科院想通過五年的時間,進一步夯實合作基礎,打造合作基點,形成國際大聯通的科技合作網絡雛形。
白春禮指出,這個計劃有個中期目標,到2030年,“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網絡體系基本建成,并且在帶動雙邊、多邊及區域科技合作當中發揮骨干網的作用,使中國科學院在亞太、亞歐、亞非地區協同創新網絡體系處于龍頭和中心樞紐地位。行動計劃的長期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使中國科學院“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網絡體系成為亞太、亞歐、亞非地區“科學共同體”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支柱,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