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江湖
【散文】
三峽江湖
■ 文猛
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大陸上,長江是最雄渾的河流,三峽是長江上最激蕩的河段。華夏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何其多也,但如今最讓人揪心最讓人關注的莫過于長江三峽。為什么?因為那條江河萬古流的大江,在一個叫三斗坪的地方,被一道世界上最高的大壩攔腰截斷,蓄積成茫茫的湖水——是的,我要說的三峽江湖不是文化上的江湖概念,不是那個隱形的、邊緣的社會,我要說的是三峽“江——湖”:偉大的長江,還有那高峽平湖。
面對這江湖的滄海巨變,人們不禁要問:曾經“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的三峽,曾經“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大江,曾經纖痕粼粼、漁歌唱晚的巴人后裔……今天是否依然?明天去向何方?
最能表達心情的也許莫過于寫下中華第一思鄉詩的詩人崔顥那句淚淋淋的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在中國人審美意識的塑造方面,長江,特別是三峽,貢獻非凡。無數詩人從三峽走過,留下了萬千詩篇,中國人在吟誦這些詩篇中長大,我們的美感意識、關于美的諸多遐思在吟誦這些詩篇中生成,這就是三峽的貢獻。在這些壯美的詩詞中,我們最能夠記住的應該有兩首——
一首是李白的《下江陵》:“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一首是偉人毛澤東的《水調歌頭·游泳》:“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只是,當偉人提出“高峽出平湖”的構想,當1997年11月8日下午3時30分,最后一車石料傾入江中,三峽工程實現大江截流,中國人在心靈的故鄉上卻實在割舍不去這條大江這方三峽。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遙想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
三峽江湖之變已成現實。
長江上游大部分地區退耕還林,退坡還草的措施已實行數年。沿江所有的城市建起了一大批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關注那汪水,關注那汪湖,成為人們最刻骨銘心的行動。一汪水改變一個民族對自然的敬畏對水的敬畏對未來的敬畏,這應該是無法計算的三峽貢獻。
還是詩人最先看破。一個來自海邊的女詩人靜靜地望著神女峰,靜靜地在自己的詩中寫道:“沿著江岸,金光菊和女貞子的洪流,正煽動新的背叛,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
神女峰美目依舊,而且在矚望遠方的等待中還有一汪清清的湖映照自己清清的夢。就連那兩位特殊的三峽移民——屈原和張飛,在他們就地后靠、水漲廟高之后,游客依然絡繹不絕,香火依然繚繞旺盛。更為讓人欣喜的是,江水上漲之后,除了在三峽之中形成比西湖大40倍的江湖外,在流經長江的支流中,因為江水的反哺,在小三峽之外形成了小小三峽,形成了神農溪,形成了漢豐湖、天仙湖等許多美麗的江湖。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面對這汪清湖,足可以濯吾心。三峽畢竟不只是中國人文精神中一方題滿詩情畫意的畫屏,越過精神之上它應該是一方水土,而這方水土應該有漁歌,有白帆,有牧歸,有炊煙。如果說華夏文明是半山腰中的幾間茅草屋,三峽應該是茅屋前的菜園、小溪、搗衣石。
今天,走進大江兩岸高坡上繁榮美麗的新家園,再來回眸百萬三峽移民扶老攜幼外遷他鄉開創新的生活,不禁令人慨嘆,水在哪里,路便在哪里;山在哪里,身便在哪里;人在哪里,情便在哪里。
(作者為重慶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重慶市萬州區作家協會執行主席,現任職于重慶市萬州區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