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公積金轉移接續:能帶走還得能貸上
人民日報評公積金轉移接續:能帶走還得能貸上
比架設信息橋梁、推進轉移接續更重要的,是暢通資金流動渠道、推進異地貸款更好落地
7月1日起,醞釀已久的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臺投入使用。對1.3億繳存者來說,此舉值得喝彩。
過去很長時間內,住房公積金采取屬地分散管理,不能跨市融通。近年來,一些省份已經探索在省內多座城市間打通轉移渠道,但總體來看,地域壁壘仍然存在。職工在離職尤其是遷徙后想提取公積金,仍要經過繁瑣嚴苛的程序,乃至催生了“代為提取”的灰色中介。很多人將公積金視作看得見、摸不著的賬面財富。
平臺的建成,為公積金在異地間的轉移接續架好了橋梁,實現了“賬隨人走、錢隨賬走”。未來,跨區域流動的職工辦理公積金轉移時,再不用在轉入地和轉出地之間奔波了。
此外,還有利于提高公積金使用率。近年來農民工市民化加快、人員跨區域流動加速,使地域壁壘弊病漸趨放大。一些城市資金結余過剩、白白閑置,另一些卻嚴重不足。如今,壁壘打通了,資金就有了盤活的可能,使用率也就有望提高。
喝彩同時,我們對公積金改革還應有更多期待:比架設信息橋梁、推進轉移接續更重要的,是暢通資金流動渠道、推進異地貸款更好落地。
我國從2014年起就提出推進異地貸款,但進展并不明顯。近年來確有不少城市推出異地互貸,但在實際操作時,程序復雜、時間漫長,開發商和商業銀行都避而遠之。去年,我國公積金共發放個人住房貸款12701.71億元,其中,異地貸款僅有512億元。
異地貸款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公積金體系以城市為單位運作,一些大中城市雖然繳存者眾多,但購房需求旺盛,資金池里水量不足,本地貸款都捉襟見肘,更別說騰出余力支持異地貸款。另外,在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尚不完備的情況下,貸款地難以掌握貸款的額度、年限,繳存地也難以掌握房屋動態,加大了異地貸款的審核難度。
推進異地貸款畢竟是大勢所趨、群眾所盼,難度也的確不小,但改革不就是得迎難而上嗎?我們期待,在轉移接續之后,公積金制度也能在異地貸款上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為保障群眾住有所居發揮更大作用。
劉志強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