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成功 上天入地下海可期
世界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成功 上天入地下海可期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成功進行了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觀察到了光子極化量子態和量子糾纏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驗證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向未來建立水下及空海一體量子通信網絡邁出重要一步。該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光學快報》雜志上,并被列為編輯推薦。
目前,基于光纖和自由空間大氣信道的量子通信已被證明可行。那么,海洋能否用作量子信道呢?金賢敏對科技日報記者解釋,盡管相比光纖和大氣,海水中懸浮物和鹽度等對光子導致的散射和損耗效應要大得多,但其實,海水也有一個光子傳輸時損耗較低的藍綠窗口,且其能被商用單光子探測器探測到。因此,基于海水的量子通信理論上是可行的。“而且,缺少了海洋,全球化的量子通信網是不完整的。”
在最新實驗中,他們選擇光子的極化作為信息編碼的載體,并通過模擬證明,在非常大的損耗和散射下,極化編碼的光子只會丟失,而不會發生量子比特翻轉。也就是說,即使經歷了海水巨大的信道損耗,只要有少量單光子存活下來,仍可被用于建立安全密鑰。
目前的結果顯示,水下量子通信可達數百米,雖然信道較短,但能對水下百米量級的潛艇和傳感網絡節點等進行保密通信,即使是從水下幾米深的地方對衛星和飛行器進行保密通信,也比之前認為海水是“禁區”更進了一步,因此,能在軍事等領域“大顯身手”。
金賢敏指出,雖然目前只是朝水下量子通信邁出了第一步,離實用化的水下、空海一體量子通信連線和網絡還有一段距離,但“最新研究證明,實現量子通信技術的上天、入地、下海的未來圖景可期”。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