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旺:打造區域聯合采購保障新范本
編者按:近日,總后華東軍用物資采購局以只爭朝夕的精神銳意進取,大膽探索,構建起我軍第一個物資采購區域性軍地聯合保障體系,搭建了一座軍隊與地方物資采購保障的橋梁。
本報今日特別刊出總后華東軍用物資采購局在物資采購改革方面的探索與創新,以饗讀者。
圖片:圖為總后華東軍用物資采購局黨委“一班人”正謀劃單位發展大計。攝影雷世榮
打造區域聯合采購保障新范本
——訪總后華東軍用物資采購局局長楊玉旺
照片:物資采購區域性軍地聯合保障體系有效提高了軍地一體化精確動員和應急保障能力。
本報記者 王珅 通訊員 吳藕堂 申力 胡振邦
日前,總后華東軍用物資采購局分別與華東六省一市經濟動員辦公室簽訂了物資應急采購保障協議、與12家生產供應企業簽訂了物資應急生產保障協議、與上海2家大型物流企業簽訂了物資應急配送保障協議,至此,我軍第一個物資采購區域性軍地聯合采購保障體系正式建成。
這是總后華東軍用物資采購局為深入貫徹黨中央提出關于“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的戰略決策,落實全面建設現代后勤戰略部署,加快推進國民經濟動員和軍用物資采購融合發展的有力舉措。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總后華東軍用物資采購局局長楊玉旺。在與他的交談中,該局構建區域聯合采購保障體系的脈絡清晰地顯現出來。
實踐經驗為區域聯合采購保障鋪路
《中國政府采購報》:楊局長您好!采購局此次分別與地方經濟動員部門、生產供應企業、物流企業簽訂了相關的物資應急保障協議,使軍隊與地方搭建了一座物資采購保障的橋梁,您如何看待這種區域性的軍地聯合采購保障體系?
楊玉旺:之所以構建區域性軍地聯合采購保障體系,就是要緊緊依托地方國民經濟動員體系,大力推進軍地資源共享聯用、互利互惠,打破單純依靠市場和戰區實施保障的局限,努力把軍隊物資采購保障在更深層次、更大范圍、更廣空間融入國家和社會的經濟發展體系之中,不斷提高信息化條件下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物資采購保障能力。
《中國政府采購報》:構建這個龐大的體系需要實踐、理論乃至制度等各方面作支撐,采購局在這項工作上有過哪些探索?
楊玉旺:早在2001年,我局就針對戰時后勤物資籌措量大、保障難、不確定因素多等特點,研究了加強軍隊物資采購保障的方法和思路,探討了依托地方經濟動員體系、提升物資采購保障能力的具體舉措,并首次與上海市經濟動員辦公室聯合籌建國家級壓縮干糧動員中心和輪胎動員中心。通過動員中心的建設,不但保持了該產品在國內市場的領先地位,而且增強了企業的造血功能,推進了軍民融合向縱深發展,滿足了部隊戰時應戰、急時應急對物資采購保障的需求。
2005年和2008年,按照緊貼實戰、部隊和實際的要求,依托經濟動員體系和大型連鎖超市的資源優勢,我局成功組織了以應對未來作戰、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為背景的物資應急采購保障實兵實裝演練,構建了區域保障、聯合保障、一體保障平臺,為整體提升應急保障能力先試先行做了有益實踐,探索了軍民融合式保障的新路子。這個體系在抗擊非典、抗震救災、邊疆封控維穩和重大軍事演習中都經受了實戰檢驗,發揮了積極作用。
區域聯合采購保障增強應急響應效益
《中國政府采購報》:構建物資采購區域性軍地聯合保障體系的作用是什么?
楊玉旺:保障體系的構建打破了過去軍隊物資應急采購單純依靠市場籌措或企業協議保障的格局,轉而依托國家經濟動員體系和社會整體資源實施應急采購保障,有效地解決了我軍物資應急采購保障因時間緊、數量大導致的尋找加工企業難、市場應急籌措難、物資緊急運輸難等問題,提高了軍地一體化精確動員和應急保障能力。
一是拓寬了保障范圍。通過構建區域性軍地聯合保障體系,可以有效拓展應急采購保障資源渠道,拓寬物資動員范圍,促進應急采購保障能力躍升,推動物資集中采購保障從駐地向區域延伸、從單一向多元拓展,實現軍地之間平戰結合協調發展,有力地提升了軍隊物資采購保障效益。
二是滿足了精細要求。依托經濟動員體系,為軍隊物資采購體系提供更多項目、更廣范圍、更加精確的需求資源信息,有利于軍隊在組織應急保障時準確進行資源信息檢索定位,以提高軍隊物資采購快速保障能力。
三是實現了持續保障。在平時狀態下,經濟動員體系通過掌握實時的經濟統計信息,并針對軍事需求,調整行業部門的經濟結構,重點培育選拔一批生產和研發實力強、市場和戰場適應能力突出的生產企業和供應商,為軍隊提供安全保密、及時可靠的采購保障和服務。在應急應戰狀態下,經濟動員體系利用動員潛力和實踐能力,為軍隊物資采購體系提供豐富的采購資源和完備的采購渠道,以滿足應急應戰時對物資的高強度持續性保障需求。
現實障礙亟須理清發展思路
《中國政府采購報》:一個體系的形成過程,是基礎不斷完備和條件逐步成熟的過程。在區域聯合保障的實踐中是否存在障礙?
楊玉旺:的確如此。華東地區理念先進、區域繁榮,去年GDP占全國總量的40%,是我國的財富旺地、人才高地,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巨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交通運輸和通信產業能力,使國民經濟實力和經濟動員潛力空前提高,具有軍民融合的獨特優勢和深厚基礎。多年來,軍地合作意識很強,多次組織各層級的聯合動員訓練演練,是軍民融合的“發源地”和“試驗田”。
當然,依托經濟動員體系實施區域聯合保障、高效保障,還有一定的障礙,簡單來說,主要有三難。一是保障需求銜接難。由于軍事行動的保密性和實施過程的不確定性,后勤保障計劃需求控制在一定范圍和一定層級,難以向社會和保障實體公開透明,出現客觀上的物理隔離,部隊要什么要多少、地方上有什么有多少互相都不知道。
二是緊急狀況供應難。由于軍地組織體系不同、利益站位不同,在突發情況下,國民經濟動員體系在短時間內,其組織指揮、人員調動、物資配備等方面難以高效運轉,緊缺物資籌措、物流配送保障難以有效落實,加上個人、企業在公共危機下表現出的利益博弈行為,增加了保障成本,降低了保障效益。
三是標準規范統一難,軍地兩大體系有機結合的政策環境還不成熟,體系分離的障礙仍未消除,實現軍民融合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軍標國標接軌還有技術壁壘,軍地雙方技術和產品的雙向轉化利用難以保障。
《中國政府采購報》:您對破解當前難題有何建議?
楊玉旺:我認為,一是要理清軍民融合發展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創新推動發展。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一定要按照大后勤、大保障、大融合的思路,把市場所能與戰場所需、戰時應戰與急時應急、增強保障力與提升戰斗力緊密結合起來,把軍事采購深度融入國民經濟動員,融入現代元素和創新理念,進行一體籌劃、一體運作,探索構建骨干在軍、主體在民、優勢互補、效益共生的發展格局,使軍民融合式軍用物資采購保障更好地適應新形勢、實現新發展。
二是要深化成果應用。成果價值的體現,關鍵在于實際應用。要在現有的組織框架下,盡快完善工作制度,明確職責分工,銜接供需關系,對接保障方案,組織應急采購保障演練,進一步健全統一指揮、分工協作、一體聯動的工作機制。要按照市場化運作與制度化管理相結合的辦法,搞好應急采購保障資源的有效銜接與合理運用,優化整合生產制造企業、商品流通企業和物流運輸企業資源,督促指導企業建立應急生產、快速供應、緊急配送等響應機制,強化應對能力。
三是要拓寬合作領域。堅持軍地融合、聯動發展的核心理念,在裝備研發、科研采購、應急保障、延伸服務等領域,尋求重點突破、創新發展,走軍民融合式發展新路子。依托經濟動員體系,加強政策引導與市場調控,積極培育和扶持區域供應商,進一步激活保障實體,釋放資源潛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區域保障、集群保障、聯合保障優勢,提高采購動員的質量效益。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