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記憶
【散文】
浙江記憶
■ 康佳
我曾經在浙江工作過半年,浙江給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點點滴滴皆入心,一草一木總關情。
山核桃
山核桃是一種吃著很有樂趣的食品,樂趣在剝,在取,在技巧,在獲取果仁的喜悅。當然,對我來說,吃的時候還有思念在里面,我會想起山清水秀的浙江,想起熱情好客的曉艷一家和她家門前日夜歡唱的小河。
曉艷的家在臨安,山核桃的出產地。她曾給我講起山核桃的故事,豐收的歡聲笑語中有救護車尖利的呼嘯,為了樹頂上的果實,在打山核桃的季節,總有人失足掉下,命懸一線。休閑的午后,剝吃山核桃的時候,眼前會浮現出湍口村農民因剝山核桃青皮而染黑的十指,還有高高貼掛在屋檐下拴著紅繩的打山核桃用的長竹竿——那是他們生活的指望,對勞動工具的尊重體現了他們對豐收的渴望、對平安的祈愿。“白露”這一天,是統一進山收取果實的日子,這個“約定”包含著誠實守信的公平和團結協作的力量。
山核桃的收取體現了浙江人吃苦耐勞、頑強勇敢的精神,山核桃的加工則體現了他們做事精益求精的“意匠神工”。加工后的山核桃,有炭燒、奶油、椒鹽等不同口味,既照顧到咸也考慮到甜。帶殼的小核桃壓出半開的裂紋,紋理開裂恰到好處,剝出來是較為完整的仁兒。不想剝不會剝的,還有專門剝好的桃仁可供選擇。罐裝剛好一罐半斤,既便攜又抗壓,利于快遞運輸,同時考慮到防潮……這種在長期勞動實踐中積淀形成的精神便是“浙江精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杰地靈的浙江人莫不是這些土生土長的“山珍”養育的?于是我便有了個美好的心愿,希望吃了山核桃之后,也能汲取到他們的智慧和力量。
保俶塔
來到杭州遇到的第一個生字是“俶”,后來發現生字越來越多。亙久綿長的文化傳承中,這些由先人創造發明并使用過的符號,令我心生敬畏。后來,從浙江省博物館了解到,保俶塔,是吳越國最后一個國王錢弘俶赴京“納土歸宋”時,他的舅舅為他修建的,意在保佑他平安歸來。我佩服錢弘俶舅舅的遠見,當一個國度不復存在時,塔,成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心中的念想。
站在寶石山,從另一個視角看看西湖吧,段家橋、白堤如長長的珠鏈鋪在湖面上。冬日每逢下雪,橋堤上厚厚的積雪形成白白的雪線,橋上朝陽的地方雪融化了,露出褐色的橋面,看上去仿佛白色的珠鏈“斷”開了,呈現出雪殘橋斷的勝景,這便是“斷橋殘雪”的缺憾之美。生活中不也有許多缺憾嗎?但留存在內心深處的完美不會因此改變,這是面對缺憾的態度,也是先人的智慧。為此,不管陰天、晴天,我都要看看她,那美麗的塔影。
天堂傘
記得那次來杭州是在6月,一個多雨的季節。我在住處附近馬路對面的天堂傘小店買了把傘,不貴,38元。因使用不當把傘柄弄壞了,本想再買把新的,老板說,把傘放下吧,可以修的。幾天后,收到短信,說傘修好了,可以來取。細心的老板在傘帶兒上用鉛筆標了數字,以免拿錯,拿的時候還讓我報了電話號碼,以求萬無一失。撐開檢查一下,修得很好,使用幾個夏天都不成問題。老板說,只要傘面沒有破損,天堂傘是終身免費維修的。從老板身上,我看到了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浙江精神”。
聽說杭州還有一個傘博物館,于是我抽空去了解傘的“前世今生”。江南傘業發達,盛產各種各樣的傘。過去走街串巷的修傘人原來也是一份專門的“職業”啊,現在則有了固定的店面。過去流行竹柄油紙傘,“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描寫的不正是江南的鄉愁嗎?現在有了五顏六色的防雨、防紫外線兩用傘,科技含量高,實用方便,油紙傘進入歷史博物館成為“煙雨江南”的記憶。以天堂傘為代表的中國傘業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已然走向世界,撐起一方經濟的“藍天”。這便是杭州,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承又充滿現代活力的富強之城、人文之城、美麗之城。這里,有先人留下的足印;這里,匯聚過各國賓朋。這里,也曾經來過一個北方人,撐著天堂傘,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以感恩的心、好奇的眼、探索的腳步,感受著這座城市的活力和包容。 憶江南,最憶是杭州。
飯卡
在浙江,我在省財政廳掛職,享受到廳辦公室(后勤中心)貼心的服務。
保安是定期輪換的,輪換之前他們照合影剛好我看到,聽說他們要走,內心還有些不舍。每天出入,我已經習慣了那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我來自北方,食堂的肉包是我的最愛。后來才了解到,勤勞的面點師傅凌晨4點便從家出發,在杭城的夜色中奔襲,風雨無阻。我每天按時享受到家鄉味道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動。理發的師傅我還記得,他說叫他“光頭”就行。他居然會唱《鴻雁》,不經意間聽他哼我家鄉的歌曲,倍感親切。保潔員有時會在走廊遇上,她們總是非常禮貌地側身禮讓,對我留在剛擦過的地上的大腳印子一連聲地說沒事,還不忘一再提醒:小心地滑哦。細節讓人溫暖。有一次我收到快遞,很沉,兩個保安二話沒說“嗖嗖嗖”幫我扛到辦公室,還沒來得及說聲謝謝,他們已匆匆轉身離去。
懷著依依不舍之情,結束了半年的掛職鍛煉,臨行前,我很想將飯卡留作紀念。同事替我申請并幫我滿足了這一心愿。于是這張伴隨了我半年的小小的卡片我一直珍藏至今,作為這段難忘人生經歷的美好見證。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機關黨委)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