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會否影響我國新能源車發展
【一家之言】
貿易戰會否影響我國新能源車發展
■ 張澤明
美國總統特朗普于當地時間3月22日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新的關稅可能影響到約1300個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其中就包括了新能源汽車。
同時,Uber公司近來在美國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出現事故致路人死亡一事,也給新能源車乃至智能汽車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面對諸多外部不利因素,我國的新能源車發展是否會受到影響?筆者認為并不會,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出對新能源車的重視
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新能源車時曾提出,“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由此可見,2017年,我國政府對新能源車的規劃與認識,是建立在中國市場新能源車的創新引領作用上。換言之,新能源車是以一個新生待發展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則對新能源車產業發展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布局規劃。
今年的報告共有三處提到新能源車:一是著眼于“積極擴大消費”,從而“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進消費升級,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3年,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二是“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推進智能制造,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三是“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新能源車等領域開放。
一直以來,政府致力于拉動內需,從而將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中的消費比重提高,促進經濟結構轉型。今年的報告將新能源車定義為擴大消費、升級消費的重要手段,不難發現,在經歷了2017年新能源車如火如荼的發展,時至今日,新能源車在政府心中的位置更加重要。至于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置于“制造強國建設”的理念之中,更是標注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坐標。
目前,北京已經開始發放無人車測試許可證,并沒有受到任何外部因素的影響。
新能源車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場景得到拓展
應用場景的拓展,是新能源車能夠真正走入人們生活的關鍵。在物流行業,車輛使用頻繁,行車路線相對固定,是新能源車以及無人駕駛技術最適宜應用的行業之一。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能源車在物流行業做了多方面規劃布局。
《意見》指出,要“推動綠色運輸與配送”,具體手段是“鼓勵快遞物流領域加快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和滿足更高排放標準的燃油汽車,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車使用比例”。采用“加快推廣”這樣的表述,可見在物流行業使用新能源車,不僅是較為成熟的應用,且前景非常廣闊。
《意見》提出,要“便利配送車輛通行”,“推動各地完善商業區、居住區、高等院校等區域停靠、裝卸、充電等設施”,直指目前新能源車充電難的痼疾,進一步打消物流行業使用新能源車的后顧之憂。
尤為具有前瞻性的是,《意見》還為便利配送車輛通行出了實招,要求“指導各地完善城市配送車輛通行管理政策,合理確定通行區域和時段,對快遞服務車輛等城市配送車輛給予通行便利”。新能源車目前具備不限行不限號的政策優勢,兩項政策產生疊加效應,將在各大城市,尤其是限行嚴格、快遞物流需求量大的特大城市,賦予新能源車切入快遞物流行業的最佳角度。
此外,《意見》還提出,要推動配送車輛規范運營,鼓勵各地對快遞服務車輛實施統一編號和標識管理,引導企業使用符合標準的配送車型,推動配送車輛標準化、廂式化。不僅能修正市場固有的無序發展,也會引導企業將精力主要聚焦于核心動力技術的研發上。
傳統車企堅定向新能源轉型
以江淮汽車為例,在傳統乘用車銷量、利潤雙雙跳水的同時,江淮旗下新能源產品卻在集團內部“一枝獨秀”。去年江淮共計售出28263輛新能源汽車,累計同比增幅高達53.86%,新能源車在江淮乘用車中的占比也由2016年的5%提升至12.7%。
盡管受SUV產品銷量下滑、新能源補貼退坡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江淮2017年的凈利潤遭受不小沖擊,但有分析認為,未來新能源積分用于交易后可為江淮帶來不少的收入。
根據工信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和質檢總局日前聯合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江淮汽車2016年可用于交易的新能源積分數量為54876分。據業內專家的預測,新能源積分的單價會在幾百元至上千元之間,未來還會隨雙積分政策的正式實施而水漲船高,江淮汽車僅依靠此項的收入也將十分可觀。因此,江淮汽車將在2018年繼續推出多款新能源產品的業務邏輯就不難理解了。
江淮汽車可以作為國內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的一個例證與注解:新能源車發展的方向已不可逆轉,因外界形勢動蕩而產生發展路徑重大變化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應對貿易戰,中國反制措施將為國產新能源車帶來利好
倘若中美雙方貿易戰升級,美國對我們的新能源車關上了大門,那么特斯拉等美國新能源車品牌也將難以進入中國市場。當然,目前中國對美車企開放的大門尚未關閉,畢竟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還在提“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新能源車等領域開放。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因此,不管外部風云如何變幻,我們的新能源車產業,都具備堅定發展的客觀條件,可以憑借國內市場實現高速發展。更遑論我們還有比亞迪、寧德新能源等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在做新能源車基礎與關鍵環節的研發與生產。因此,筆者相信,即便美國高高舉起貿易戰的“大棒”,我們的新能源車產業還是能夠堅定自信、云淡風輕地跑出自己的“中國節奏”。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