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氣象”風生水起
“互聯網+氣象”風生水起
早上起床,你可能會瞄一眼時間,同時也可能會看一眼天氣,如果有出遠門的計劃,或許你還會看看目的地最近一段時間的天氣預測。雖然“氣象”這個信息看似不起眼,但卻是無論科技如何發展都繞不過的一個剛需,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智能等新技術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深入應用,氣象行業已經演變成“智慧”新格局。
“智慧氣象”引領行業未來發展
據了解,剛剛過去的2018年的世界氣象日主題就是“智慧氣象”。如今,依托氣象科學技術進步及互聯網行業各種新技術的加持,使氣象系統成為一個具備自我感知、判斷、分析、選擇、行動、創新和自適應能力的系統,刷新了大家對傳統天氣預報的認知。
“雷暴大風是我國主要的災害性天氣之一,平均風速8級以上,可拔樹倒屋,并伴隨強陣雨和冰雹。提前自動識別和報警提醒,可以使氣象預警服務更主動。”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苗春生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基于機器學習的雷暴大風識別,基本思路是將雷雨、大風、降水、晴空四類不同天氣類型的若干雷達垂直剖面圖像輸入到構建的卷積神經網絡模型中,通過大量訓練樣本的監督分類學習,不斷進行卷積、池化、全連接,獲得最優的模型,進而在技術上快速識別雷暴大風,空間分辨率可精細到公里級別。”
在業內人士看來,互聯網+氣象其實已經融入到眾多的生活場景當中。據介紹,智慧氣象服務云平臺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數據分析挖掘公眾對氣象服務的精準需求,提供交通物流規劃、定制私人旅行路線等服務。智慧農業平臺實時監控田間氣象要素并給出種植建議,交通氣象服務平臺提供沿路天氣信息,海洋氣象平臺不僅監測天氣還能給出導航建議。
市場有待“智慧”開發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單純的氣象數據本身的存在價值具有局限性,但是“氣象+行業”的B端合作卻開啟了一個具有無限可能的新藍海。例如氣象大數據可以廣泛應用于農業、能源、衛生、旅游、交通物流、航空、保險、政府決策、商業以及新興產業包括最近興起的新零售等多個方面。
作為行業中的代表性企業,墨跡天氣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早在2016年開始,墨跡天氣逐步啟動B端商業化服務。據了解,目前墨跡天氣與餓了么、百度外賣等配送平臺已經開始合作,雙方通過打通數據建立配送模型。該模型基于三大塊數據:歷史短時預報數據、歷史外賣配送數據以及最新短時預報數據。基于該模型,餓了么可制定未來2小時的配送計劃,降低天氣因素對外賣訂單的損失。
在業內人士看來,用互聯網+的方式為氣象行業服務激發出來的市場潛能是巨大的,也為互聯網賦能傳統行業帶來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葉丹)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