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癡迷收藏的書畫家
【書畫軼事】
米芾:癡迷收藏的書畫家
■ 陳甲取
北宋時期,書畫家米芾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藝術造詣端的不凡。米芾還堪稱“收藏控”,極為癡迷古玩、金石、名貴字畫,只要他看上眼的,就非得弄到手才罷休,至于所用手段,則是坑蒙拐騙賴無所不用其極,耍盡了陰謀陽謀智計詭計,置其藝術家的高貴身份于浮云,說其是古代版的“奪寶奇兵”也不為過。
在真州時,米芾和蔡攸同船游玩。蔡攸亮出“書圣”王羲之的《王略帖》跟米芾顯擺。這下米芾可坐不住了,垂涎三尺之下,死乞白賴地強烈要求跟蔡攸以畫易字,蔡攸哪里肯依,斷然拒絕。這就能難倒米芾了?就看米芾把字帖往懷里一揣,一卷袖子,噌噌噌幾步躥上船舷,嘴里大呼小叫,擺出一副要跳江自殺的模樣。蔡攸唬得夠嗆,趕緊勸他:“咋的了,哥們?先下來,有話好好說。”米芾苦著臉說:“我搞了大半輩子的收藏,還從沒見過這樣入眼稱心的字帖。今個兒你要是不跟我交換,我也不想活了,這就跳水里死給你看。”蔡攸一看米芾居然使出如頑童耍賴皮般的手段,只好認倒霉,忍痛割愛答應跟米芾換畫。
有次,米芾路過長沙,聽說唐代名書法家沈傳師所書《道林詩》就收藏在湘江邊的道林寺里,不由大為心動,心動就要行動,當即趕去寺廟向住持借來欣賞。哪料到這一欣賞不要緊,米芾是越看越愛,舍不得還了,便趁著夜色偷偷開船溜之大吉。住持一看珍藏品被米芾拐了去,沒辦法只好告官,官府派人連夜緊追慢趕,才把《道林詩》追了回來。
即便在萬乘之尊皇帝面前,米芾也不改其“奪寶奇兵”的本色,照樣“該出手時就出手”。宋徽宗召見米芾,命他書寫一面屏風,還允許他暫用御用文具。這本是天大的恩寵,豈料米芾膽大包天,居然蹬鼻子上臉,相中了皇帝的端硯。米芾寫完后,抱著硯臺雙膝跪下,觍著臉請求:“請領導明鑒,這方硯臺已被微臣污染,不配再讓領導使用了,要不,賞賜給臣,您再換一方?”宋徽宗向來知道米芾的這點癖好,哈哈一笑后慷慨恩準:“中。”這下把米芾高興得一蹦三尺,忙不迭地謝恩后,抱著硯臺就往外跑,渾然不顧硯臺里的余墨灑出來,濺了自己一身黑。
米芾有項精擅臨摹的絕活兒,每每以假亂真。他常借來他人的古字畫加以臨摹,歸還時就把真跡與摹本同時拿出來,讓人家選取,結果人家難辨真假,往往把贗品當作真跡拿走,米芾就順理成章地將真跡據為己有。
俗話說“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米芾“以假換真”的事情干多了,也難免栽跟頭。有人收藏有唐代畫家戴嵩的名作《牛圖》,米芾知道后眼饞手癢,想辦法借來觀摩,隨后臨摹了一幅還給畫主人,把真跡昧下。這種事米芾早已駕輕就熟,沒想到這次卻陰溝里翻了船。畫主人也是行家里手,一眼看穿這是幅贗品,追著他索要真跡。米芾百般裝傻抵賴,無奈畫主人一口咬定米芾給他的畫作是假。米芾挺納悶地問:“你咋判別這是不是偽作的呢?”畫主人揭穿他說:“真畫上牛眼睛中有放牛娃的身影,摹品上沒有。”這下證據確鑿,厚臉皮的米芾也沒轍了,只好將真跡完璧歸趙。
由于米芾如此這般的“奪寶”行徑,落下了壞名聲,時人為他這種伎倆量身定做了個成語——“巧取豪奪”,就連蘇軾也挖苦他:“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人事司)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