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的推動者侯夢蟾
【財稅人物】
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的推動者侯夢蟾
■ 張文春
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的《理論動態》發表了胡福明等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理論文章。在中央媒體轉載后,此文引發了全國范圍的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成為撥亂反正和我國改革開放的序曲。此次討論也成為實現黨和國家歷史性轉折的思想先導。而時隔不到一年,侯夢蟾教授執筆在此刊(《理論動態》1979年第5期)發表了《財政體制必須改革》長篇論文(后被《經濟日報》全文轉載),對傳統的“以收定支一年一變”的財政管理體制的弊端作了科學的分析,并提出了改革設想,為配合1980年財政體制改革作了有益的輿論準備,推動了改革方案初期的我國財政體制改革,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侯夢蟾(1927-2002),福建省永泰縣長慶鎮先峰村人。他曾就學于私立福建學院銀行系。194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10月福建解放后轉入福建人民革命大學學習,結業后調福建同安糧食部門工作。1952年9月入中國人民大學財政系本科學習,1956年夏以各門課程全優成績畢業并留校任教,講授過財政學、國家預算、稅收學等課程,1983年被評為副教授,1988年被評為教授,1990年由國務院批準任財政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1992年獲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待遇,2001年離休。歷任財政教研室主任,中國稅務學會理事、名譽理事,全國稅收教學研究會顧問和北京市稅務學會常務理事等,并被聘為多所高校的兼職教授。
侯夢蟾教授是我國財政學界很有聲望的學者之一。他對我國社會主義財政、稅收理論有很多的重要建樹。1963年《光明日報》刊登了他與周升業共同撰寫的《貨幣收支差額問題》一文,該文首次提出,研究財政、信貸綜合平衡問題必須從貨幣流通角度進行剖析,為我國研究財政、信貸綜合平衡問題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思路。1964年大部分由他執筆并由他統稿出版了《財政學》,該書是新中國建國以來我國第一部公開出版的論述中國社會主義財政的教材。
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人民大學停辦、財政系教師轉到北京經濟學院期間,侯夢蟾曾短期從事國際金融研究,參加編寫并統稿出版了《資本主義國家的通貨膨脹》(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該書對西方國家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經濟滯脹的前因后果作了詳盡剖析,在當時出版界處于停頓狀態下,對人們了解西方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復校后,侯夢蟾的著述不論數量和學術水平都更上了一層樓。他勇于探索實踐和理論中的新問題,許多問題都有自己獨立的創建。繼1979年執筆發表《財政體制必須改革》一文后,1980年他又在《財政研究》上發表了《必須把財政放到再生產中來研究》的重要論文。該文對傳統的財政本質的國家決定論提出質疑,明確提出要以國家為前提轉移到再生產為前提來構建社會主義財政理論體系。該文后來被稱為我國財政學界“再生產前提論”學派的代表作。1981年,他撰寫了《貨幣收支與物資供求總量平衡關系的幾個問題》(《經濟科學》,1981年第3期),對財政赤字問題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見解,認為對財政赤字不能籠統得出有害無害的結論而是應具體分析,關鍵在于看彌補赤字的資金來源是否正常。1981年,他參與撰寫黃達等五人合著的《社會主義財政金融問題》,這是一本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社會主義財政金融問題的專著,發表后引起經濟理論界的廣泛注意,在學術上得到社會上的高度評價,被許多高校指定為財政金融專業研究生必讀參考書,先后被評為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和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1985年侯夢蟾和陳共、袁振宇共同撰寫《財政學教程》一書,從社會再生產的角度,分析了從剩余產品的出現產生的社會公共需要,從一般分配中分離出特殊的分配范疇出發探究財政的起源和財政本質問題,是“社會公共需要”理論的奠基之作。
侯夢蟾教授是新中國稅收理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20世紀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侯夢蟾致力于中國社會主義稅收理論方面的研究。在我國最先把稅收從單純制度問題上升為理論問題來開設課程和編寫專著的首推侯夢蟾。在這期間他先后編寫了《稅收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和《稅收經濟學導論》兩部專著,承擔了《中國社會主義稅收理論若干問題》基礎理論分篇的主編工作和《中國大百科全書·稅收卷》部分條目的撰寫工作,1994年出版了《避稅與反避稅》。2001年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侯夢蟾財稅文選》,收錄了侯夢蟾教授在財政稅收領域的部分研究成果。
此外,侯夢蟾教授還在《教學與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財貿經濟》《當代經濟》和《稅務研究》等上發表了多篇重要論文,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別是市場經濟中稅收的作用、主體稅種的選擇、稅收負擔轉嫁和稅制模式等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侯夢蟾教授建立了比較完整的中國社會主義稅收理論體系,科學地概括和分析了稅收的基本理論問題。
侯夢蟾教授治學嚴謹,淡泊名利。他研究稅收問題,但從來不局限于稅收,大部分精力用于研究客觀經濟問題。正因為這樣,才使他在教學和科研中思路開闊。在教學中他也是以這種思路教導學生。他很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常以“但開風氣不為師”告喻學生,在學術觀點上從不要求學生必如師。對自己以往的成果他也總把它看成是當時我國社會科學總水平下的一個歷史軌跡而不固步自封。逾古稀之年,侯夢蟾教授仍緊步時代潮流,孜孜不倦地學習、研究經濟領域的新理論和新問題。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