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會天窗巖
【心中的風景】
約會天窗巖
■ 邱鵬
天窗巖——江西上饒縣上瀘鎮的一個小山村,因村子東面的山頂旁巨石林立,有形如天窗之景而得名。
我和天窗巖,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對她的前世今生一無所知。也許是機緣巧合,我有位朋友,雖然在省城工作,卻是從這個大山深處的小村子走出去的,在我面前經常提到老家的深幽和秀美。于是,趁朋友回鄉省親之機,我赴天窗巖兌現了一次探幽之約、尋美之約。當然,這更是一次應情之約。
從市區到天窗巖不遠,四十多公里、一個多小時車程。但過了上瀘鎮,便得爬十幾公里的盤山公路,叫人頓生“躍上蔥蘢四百旋”的豪氣。人還沒到村子,就青山作伴,白靄為鄰,著實是進入了另外一個天地。
朋友立業于省城,在地方上算是“鳳毛麟角”,許多村民都引以為榮。因此,我們甫一進村,前來迎接和寒暄的,就不只是他的親人,還有特地從山外趕回來的發小,以及那些聞訊而來的左鄰右舍。這一刻,笑容和著鄉音傳遞親切,喜悅透過眉梢流淌真情,場面好感人。我雖是外人,也即刻拋棄陌生,跟著咀嚼起了“賓至如歸”的味道。
全村二百來戶人家,依著山型地貌布列,像一把珍珠,被老天撒在山谷兩邊。登高一望,天闊野沃,風搖竹影,山澗、梯田、村舍、綠海,在亙古的天工和六百多年的人力作用下,從低到高,由遠及近,迭次遞進,很有“世外桃源”的風范。及至村里,但見宅第弄巷,錯落有致,直如天造地設。這邊,頂鋪褐瓦,梁椽木成;那廂,墻立黃泥,天井石砌。整個村子十分古樸,一派贛東北建筑風格。留守的村民各忙各的活計,不緊不慢,悠然自得,簡直就是活生生的山居圖。對我來說,一切都顯得陌生,但對照著兒時的印記,又似乎是那樣的熟悉!
村子不僅天生麗質,而且經朋友介紹,還撩開了許多內秀的面紗,令人難忘。記得在村頂那簇大樹下,我徘徊過,因為我仿佛也聽到了兒時嬉戲的喧鬧;記得在村中的宗祠邊,我佇立過,因為我要向村里前人的勤勞和智慧,投去崇敬而肅穆的目光;記得在村腳的山道上,我張望過,因為我希冀找到父母盼望子女從山外學歸的身影;我還記得,在村外的田塍邊出過神,因為我想發現那滿丘熟透了的油菜莢子上,山農汗水留下的痕跡……我一時也說不清楚,倏忽間自己會對天窗巖如此愛戀,難不成,這里也寄托了我心中那份永遠的鄉愁。
村里幾乎全是毛姓,自然,我稱朋友的父親為毛叔。暮色里,我一邊沐浴著朋友的盛情,一邊就著女主人張羅起的濃香撲鼻的農家味,與毛叔拉起了家常,很像來了回“把酒話桑麻”。毛叔在城里找了份事做,在村里算是見多識廣的,但談到自己的村子時,多少也有些傷感。因為我們談到了農田撂荒問題,農村青壯年謀生問題,以及村子“空殼”問題等等,勾起了他的不少憂慮。看來,城市文明沖擊農村所帶來的種種問題,同樣波及到了天窗巖,毛叔們沉思過,一時也無奈。
其實,事情可能沒有想象的那么悲觀,因為我看見,盤山公路已如騰空的蛟龍躍然村前,電線、光纜亦像結網的蜘蛛依次入戶,天窗巖這個“旅游胚子”正在不斷發育……許多事實都在昭示村子美好的遠景。
下山的路上,我隔著車窗再次把視線投向天窗巖,用深情的仰望送去最后的留戀。夜幕籠罩下,月色依稀,天窗巖通體黝黑,顯得更加幽寂、靜謐,令人神往。直到她在視野里完全消失,我才回過神來,心想,與其依依不舍,不如許下諾言:天窗巖,我們后會有期!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房地產管理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