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如:致力于公共采購發展和創新
我希望盡一己之力,回歸和研究政府采購的本質及原理。——黃冬如
本報記者 王曉清
最初知道黃冬如,是通過谷遼海所寫的《一縷曙光在南海升騰》一文。文中將黃冬如任主任的佛山市南海區政府采購中心稱作“我國政府采購制度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盛贊了其標準化、制度化、電子化等一系列成果。然而,“風景”中的人是什么樣子,我一直不得而知。最近,黃冬如在北京通過了答辯,獲得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法學博士學位,并應邀來到中國政府采購報社座談,才終得一見。
他中等個兒,看上去30來歲,舉止穩重,說話不徐不疾,不做驚人之語,卻言之有物。從他的身上筆者完全看不到初獲博士學位的意氣風發,他念念不忘的只是政府采購。剛落座,他便說:“你們報社和我們中心一樣,以年輕人居多,充滿活力。”彼時報社全體采編人員剛剛觀看完職業道德宣傳教育片,黃冬如又聯系二者說道:“我們做政府采購工作也像記者一樣,要把職務的廉潔性作為第一道德規范,我們也會播放類似的教育片,通過考核和學習來促進廉潔的養成。”他頗有感慨地環視大家說:“一個人20多歲來到人生最初的工作崗位,培養起良好的職業信仰,便能終生受益。”
隨后,在大家的要求下,他介紹了佛山市南海區政府采購中心對工作的專業度、服務性、電子化和創新等方面的要求,引起了大家濃厚的興趣。原來,南海區政府采購中心是全國第一家獲得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區縣級政府采購中心,中心建立的資格候審等制度使供應商們的行為越來越規矩,而成熟的電子化平臺則使得專家評審得以公開。目前,他們正嘗試將國企的采購納入到中心的工作范疇。
做過政府采購工作的人都知道,“忙”是政采人生活工作的主旋律。筆者不禁疑惑,作為中心的“一把手”,黃冬如如何能在如此繁重的工作壓力下完成博士學業?
“我2008年開始讀博士,最初是源于現狀的觸動——政府采購實踐發展迅速但理論研究相對滯后,我希望盡一己之力,回歸和研究政府采購的本質及原理,不回避,不顧左右而言他,以求進一步看清政府采購,指導現實,判別是非。”黃冬如說,曾有人問他,做政府采購實務的,為什么要去研究理論,黃冬如笑著向對方說了一句“實踐出真知”。10多年的政府采購工作經驗告訴黃冬如,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體系去引導實踐工作。
然而,挑戰意味著辛苦。正如黃冬如所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由于相關文獻不多,為了搜集資料,他工作之余幾乎沒有休息,閱讀了管理、經濟、國際、財政等理論書籍,研究學習了幾乎所有專家的政府采購理論書籍、專家論文和相關博士論文,查閱了《中國政府采購報》等報刊雜志相關文章。在10年的政府采購實踐基礎上,黃冬如通過3年多的刻苦鉆研,完成了《公共采購理論體系研究》博士論文,實屬不易。如今,他在博士論文和3年來文章發表的基礎上歸集成《中國公共采購理論與實踐》一書,目前,該書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擬于今年10月問世。試想,如果沒有一顆責任心,他怎會舍易求難,不做輕車熟路的實務探討,而選擇更有挑戰性的理論研究呢?
能者多勞,黃冬如身兼數職:公共市場與政府采購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律師、聯合國ITC注冊采購師培訓師等,這些職務都是致力于公共采購發展和創新。正如他所言,“政府采購有著非常廣闊的空間,每個政采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方向。但無論做哪一個方面,都要做到極致,不斷超越自我,這才是自身價值的體現,我也在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