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革中前行
【甘苦政采人】
在變革中前行
■ 徐舟
開會時,聽到領導布置紀念采購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的事。乍一聽心里一驚:都20年啦!心里一番唏噓、嘆息,進而回憶像噴涌而出的泉水,像連綿不斷的音符,一張張面孔、一幕幕往事從記憶深處飛快地掠過。
回首向來蕭瑟處。忙碌而又平淡的日子就像手中握著的細沙,一粒粒、一串串地從指縫中若有若無地流走,等到想起來,才訝然一驚,發現手中的沙子原來已經所剩不多。從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小伙子,到年近半百、平和寡淡的油膩大叔,人生最寶貴的二十年都獻給了采購中心,獻給了政府采購。動手寫這篇作文的時候,恰逢朋友圈都是關于李詠英年早逝和金庸大俠駕鶴西去的新聞,二十年在心里的分量更加沉甸甸的。驀然回首,芳華已逝,禁不住在心里問自己:是活成了自己當初想要的樣子,還是活成了自己原本討厭的樣子?
二十年,如果讓我用一個關鍵詞來表達對采購中心的印象,那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變革。二十年前,采購中心因改革而誕生;二十年來,采購中心一直在變革中成長;今后,采購中心也仍將在變革中前行。一路走來,在期待和不安中,見證著采購中心的各種改革和變化:
一是采購中心的辦公地點在變化。二十年前在九江路60號,雖然只有兩間辦公室,但與繁華的南京路和外灘不過幾步之遙。一幢幢外立面用天然石材建成、讓人肅然起敬的厚重歷史建筑物,身處其中,忍不住浮想聯翩。幾個月之后遷入中山南二路800號,辦公室是19樓的半個樓面,印象中面向黃浦江的整面墻都是玻璃幕墻抑或是落地窗。從逼仄昏暗的老樓到通透敞亮的現代化大樓,繁忙的工作之余抬頭看一眼各種船只來往穿梭的黃浦江和車水馬龍、氣勢恢弘的南浦大橋,心情也豁然開朗起來。十八年前,采購中心搬遷到陸家浜路1054號,辦公面積擴展為一個半樓面共2000多平米,412室的會議桌寬廣得足夠同時停放兩輛轎車,就連那些見多識廣的供應商銷售代表也暗自咋舌。四年前,采購中心再次喬遷,原本規劃為商場的大連路地鐵站上蓋物業,成了我們新的辦公地點,這一次辦公面積進一步擴展為五個樓面,建筑面積5000多平米。辦公場所的一變再變,背后折射出的是采購中心業務范圍和采購規模的跨越式發展。
二是采購中心的干部隊伍在變化。耳畔頻聞故人去,眼前但見少年多。1999年上半年在九江路,采購中心總共七八個人三四條槍。同年8月份搬到中山南二路后,第一批向社會公開招考的8位同志加入了采購中心大家庭。一年以后,采購中心又迎來了第二批向社會公開招考的10位同志。至此,采購中心干部隊伍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期。2008年管采分離改革時,有幾位同事回到了財政部門,同時主管局也派來了兩位新同事。2012年參公管理后,采購中心干部隊伍開始進入大換血期,一批又一批的新人不斷加入,一個接一個的老人相繼離開。有的到齡退休了,有的因組織調動離開了,有的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下海了,還有人走著走著就掉了隊,再也回不來……新老交替、吐故納新本是常態。我懂得“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也明白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不過,作為采購中心的老人,看著一起白手起家、艱難創業、在長期并肩戰斗中建立了深厚友誼的老同事們一個一個地離開,那種不舍、那種惆悵、那種惋惜,個中滋味難以盡述。
三是采購中心的職能定位在變化。
采購中心的職能定位調整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是1999-2003年的改革試點階段。這一時期的采購中心具有雙重身份和職責,一是在集中采購活動中,采購中心履行的是相當于現在采購人的職責,這也正是當時采購中心作為合同主體和申請國庫集中支付主體的原因和依據。二是在分散采購活動中,采購中心接受采購人的委托,履行的是采購代理機構的職責。第二個是2003-2008年的法律實施過渡階段。2003年《政府采購法》開始實施,在法律上,采購中心的職責定位發生重大變化,成了采購代理機構。第三個是2008-2015年的管采分離階段。在這一時期,采購中心履行的是集中采購操作機構(法定采購代理)的職責。第四個時期是2015年至今的穩定發展階段。這一時期,采購中心的職能定位有所拓展,主要體現在:除原有的采購操作職能外,突出了采購中心對政府采購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執行功能,以及在采購過程中對采購人、評審專家和供應商行為進行規范管理等職責。
四是采購中心的組織文化在變化。過去,采購中心同志們之間的爭論非常多,非常激烈。無論是日常交流、業務研討還是各種會議上,談起業務問題大家都各抒己見,觀點不一致時針鋒相對,各不相讓,辯到興起時則聲音高亢,面紅耳赤。但難能可貴的是,過后大家依然親如家人,毫無芥蒂。現在,同志們之間的爭論不容易見到了,更多的是彬彬有禮,相敬如賓。也許就像周立波說的那樣,采購中心的組織文化從“吃大蒜的”變成“喝咖啡的”了。一團和氣自然是好事,但人與人之間、心與心之間的距離不能因此而疏遠了。
二十年,采購中心的變化還有很多,包括采購范圍從早期的以辦公設備等通用貨物和建設工程項目為主到如今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一騎絕塵;操作手段從傳統紙質《采購需求表》《付款申請單》等到現在從委托到支付的采購全流程電子化;服務大廳和開標現場由從前的熙熙攘攘、門庭若市到現在的空空蕩蕩、清靜安寧……
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永恒的。
隨著政府采購深化改革的推進,采購中心的管理體制、職能定位等預計將有新的變化。相應的,采購中心的工作重心、工作模式、工作理念、干部隊伍、組織文化等也將會進一步調整。不過,無論刮過來的是吹面不寒的東南風,還是凜冽如削的西北風,二十年,血氣方剛、青春正好,術有專攻、業有所成,這是采購中心面向未來的最大底氣。財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偉在2017年全國政府采購工作會議上提出,集采機構是政府采購執行層面的“國家隊、領跑者、排頭兵”。有這樣的底蘊和定位,我們當然能充滿信心地面對改革,相信未來可期,大有可為。
(作者單位:上海市政府采購中心)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