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27億,東莞為數字政府打“地基”
東莞啟動首批數字政府項目
3年27億,東莞為數字政府打“地基”
■本報記者程紅琳
東莞在數字政府建設方面正一路狂奔。
8月30日,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以及《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隨即,9月3日,東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一則競爭性磋商公告。公告顯示,該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啟動了預算為27.42億元的數字政府建設項目。
與數字政府相關的項目,一般采購金額較大,幾千萬或數億采購規模的項目已是司空見慣。如今年5月份廣東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啟動的10億元數字政府項目,今年8月份長沙人民政府電子政務管理辦公室啟動的2.4億元數字政府項目。但此次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項目(2019-2021年)采購預算超27億元,在業界也較為罕見。不僅如此,該項目總承包建設周期預計為三年。
據記者了解,目前東莞市諸多行政事務都可以實現網上審批,市民辦事不用在多個部門之間奔跑。因此,外界不禁好奇,在政府數字化建設方面已然走在前列的東莞,此次投入超27億元,未來會給公眾帶來一個什么樣的數字政府?該項目的建設內容、建設目標以及建設亮點又有哪些?東莞此次“數字政府”項目與“數字廣東”框架下的廣東其他地市在采購方式及建設模式上又有何不同?該項目又將引入哪些技術助力為東莞打造一流的“數字政府”?
打造樣板區
提升城市競爭力
預算27億元的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項目(2019-2021年)究竟是個什么樣的項目?
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及《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2019—2021年)》。根據《總體規劃》,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的愿景目標是:到2021年,基本建成全國“放管服”改革示范區、粵港澳數字經濟合作引領區、智能制造先行區、“數字政府”建設樣板區。另外,《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也給出了不同階段的建設節點,即:到2019年底前,實現80%與企業息息相關的事項“馬上辦”,市、鎮兩級政府服務事項70%以上“網上辦”,80%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力爭實現85%以上“一次辦”;至2020年,“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實現4個100%,推動東莞市成為珠三角乃至全國行政效率最高、營商環境最優、群眾和企業獲得感最強的城市之一;到2021年底,匯聚各領域數據資源總量達到100億條。
從《總體規劃》以及《行動計劃》中,不難看出,東莞在數字政府建設方面的雄心。
因此,作為東莞實施“數字政府”改革后實施的首批一體化、系統化的電子政務統籌建設項目,此次東莞市“數字政府”項目采購預算之大便不難理解。
該項目的競爭性磋商文件也強調,東莞“數字政府”旨在通過全市信息化電子政務項目的集中管理,統籌規劃實施,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尤其是政務云、政務網、數據大腦的統籌建設,大力提升東莞信息化基礎支撐能力,積極破解網絡互通難、數據共享難、業務協同難的三難問題,真正實現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變三難為三通,為“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最終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與服務,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細化、公共服務高效化。
乍一看,各地在數字政府建設方面提出的建設目標和建設思路都頗為相似。但事實上,看似“差不多”的建設目標,可能在總體框架設計及業務邏輯上,卻存在較大差異。
記者發現,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突破傳統業務條線垂直運作、單部門內循環模式,以管理、服務、協同和支撐為職能線。在東莞“數字政府”的業務構架中,明確指出營商環境、生態文明、城市運營、民生保障、行政效能、公共支撐6大業務線,與智能線一起,構建縱橫貫通的整體型“數字政府”業務體系。
深度擁抱“數字化”
打造“網購”式政府服務
細讀《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2019—2021年)》,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莞家”服務?!拜讣摇狈找劳小罢諗祿竽X”,創新政府服務模式,匯聚政務、公安、交通、醫療、教育、社區、民生等惠民服務,實現業務通、數據通、證照通、支付通、服務通,力爭讓全域群眾、企業享受像“網購”一樣方便的服務體驗。
如何將《總體規劃》中的“莞家”服務真正落地并惠及群眾,是東莞市“數字政府”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應實現的重要目標。在該項目的磋商文件中,記者了解到,本期具體建設內容如下:針對目前東莞市工信局的“企莞家”進行升級完善,真正建立統一管理、統一部署、統一規范、統一標準的綜合門戶平臺,深化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實現“一站式”網上服務。
此外,為了優化營商環境,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項目(2019-2021年)還將在建設中重構以企業為中心的企業服務流程、構建“服務超市”智能交易平臺,為企業提供開放平臺,企業也可以用最小成本獲取多樣化專業服務;以“千企千面”大數據分析為基礎,提高企業服務的精準性和智能性,實現政策和企業服務產品精準投放。
不難看出,東莞正試圖通過各個條線的數字化建設,打造“網購”式政府服務。而在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項目(2019-2021年)競爭性磋商文件中,可以清晰看到,人工智能、數據湖、融合通信等正在逐步成為建設的標配。
該項目的競爭性磋商文件也明確提出了面對海量的政務數據和政務服務需求,該項目在技術層面的訴求:需要實現以數字平臺為核心,提供包括云計算、大數據、時空信息服務、視頻云、融合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能力,統一由能力開放平臺進行服務發布和接口管理。打破各能力平臺、云、網絡邊界,連接平臺底層能力和應用,打通業務和數據流,實現數據共享;同時,實現平臺與智慧應用數字化全聯接協同,降低后續智慧應用上線周期,推進智慧應用的快速更迭創新。
除了在技術上全面擁抱互聯網,在運營上,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也將采用“管運分離”的模式。即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更懂互聯網的人去運營。
在“管運分離”模式的背后,是體制機制的巨大創新。一是政企合作。堅持政府主導,通過政策引導、規范監管、購買服務、績效考核等加強對“數字政府”建設的統籌協調和組織推進。充分發揮互聯網優秀骨干企業的技術優勢、渠道優勢和專業運營服務能力,共同參與“數字政府”項目建設,提升政府管理服務水平,向社會充分釋放改革紅利,鼓勵社會主體廣泛參與“數字政府”創新應用建設。完善法規、規章及配套政策、制度,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二是強化統一運維。通過籌建東莞市數字政府運營公司,建立完善的全市信息化統一運維體系,涵蓋運維服務制度、運維服務流程、運維服務組織、運維服務隊伍、運維技術服務平臺以及運行維護對象。通過統一運維體系的建設,統籌規劃全市信息化運維資金使用,甄別可能存在長期占用運維資金的僵尸系統,提高運維資金的充分有效利用。
27億項目誰家拿下
雖然東莞市在“數字政府”建設方面應遵循廣東省“數字政府”總體規劃;同時,須按照省“數字政府”的總體框架,依托省公共支撐體系,在省級統籌下,建設市鎮統一的“數字政府”技術支撐平臺。
但在采購模式上,廣東省省級及地市數字政府項目大多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模式,但此次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項目(2019-2021年)采用的是競爭性磋商這一采購方式。因此,與同類型數字政府項目信息披露有限有所不同,在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項目(2019-2021年)長達180頁的磋商文件中,公眾可以一窺該項目的基本面。甚至有業內人士指出,從磋商文件中有關“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的內容,有某廠商的智慧城市運營中心解決方案的影子。
即便如此,在業內人士看來,相較于單一來源采購模式,該項目采用“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對這個市場的玩家來說,意味著有中標的機會。
9月17日,東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項目發布中標、成交公告。最終,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華為海洋網絡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拿下了該項目,中標金額27.4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磋商小組根據綜合評分情況推薦的成交候選供應商如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海洋網絡有限公司聯合體被推薦為第一成交候選供應商;廣東南方通信建設有限公司被推薦為第二成交候選供應商;江蘇航天大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推薦為第三成交候選供應商。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此次中標情況中,不難看出,傳統集成商已經難以駕馭統籌規劃的數字政府項目。對一些設備廠商而言,在“數字政府”項目中,運營商與頭部的ICT廠商在承建和運營此類項目時,更類似于甲方角色。一些設備廠商更是向記者坦言:“無論是華為還是騰訊,他們對政府的需求有更深的洞察,其生態建設也顯然更擅長駕馭此類項目。”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