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是短暫的收獲是充實的
培訓是短暫的收獲是充實的
全國政府采購業務暨2018財政部政府采購指導性案例解讀高級研修班(第三期)成功舉辦
本報訊記者程紅琳報道 9月26日,由中國政府采購報主辦、云南省招標投標協會協辦的全國政府采購業務暨2018財政部政府采購指導性案例解讀高級研修班(第三期)在云南昆明開班。財政部國庫司、條法司相關處室的同志以及財政部政府采購指導性案例編審委員會專家向來自全國各地400余名政府采購業界同仁進行了授課及答疑。“以往也參加過多次培訓,但這是第一次聽到來自財政部的講師授課。”“第二批政府采購指導性案例中有一些案例比較尖銳,培訓幫我們更好地澄清疑惑。理解了這些,可以幫我們更好地從業。”“答疑環節把一直困惑我的問題講清楚了。培訓雖然只有兩天,但收獲滿滿。”研修班期間,學員們也不忘給老師們的授課點贊。“截至目前,財政部共發布兩期共20個指導性案例。這些指導性案例是財政部從眾多案例中篩選出來,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示范性。我們讀透一個指導性案例,就可以解決很多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類似問題。如果將這些指導性案例都吃透、弄懂了,其指導范圍就非常大。基于這種考慮,中國政府采購報將舉辦一系列指導性案例研修班。”在第三期研修班的開班儀式上,中國政府采購報總編輯齊玄江直言,培訓最怕“把經念歪了”。“因此我們的培訓一定保證質量,把經‘念正了’。”“隨著供應商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不斷增強,我省供應商投訴呈現出數量快速增長、情形多樣等特點。”在開班講話中,云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管理處處長楊訓兵坦言。“在投訴案中,絕大多數的被投訴人是采購代理機構。因此,無論是從減少投訴、更好地服務采購單位,還是保護供應商合法權益的角度,采購代理機構都應當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為此,代理機構要增強法律意識、提升專業水平,同時還應提高責任意識。”楊訓兵表示,云南省財政廳也將進一步完善采購代理機構監管模式,探索建立對采購代理機構的信用評價機制,并計劃開展對采購代理機構的業務培訓,促進代理機構業務水平的提升。同時,還將進一步加強對采購代理機構定期、不定期監督檢查,嚴處違法違規行為,促進采購代理機構在政府采購領域發揮積極作用。“財政部政府采購指導性案例的解讀是采購監管部門、采購人、投標人、采購代理機構全面、準確掌握和理解政府采購法律、法規、政策,進一步提高責任意識和職業操守的好途徑。”云南省招標投標協會會長曾智華在研修班開班儀式上號召學員認真聆聽專家老師們全面、連貫的講解。本期研修班期間,來自財政部條法司行政復議處韋薇圍繞“規范采購監管行為,有效降低法律風險”這一主題,與學員們交流了3大模塊內容,分別是:“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基本概念及審查范圍”“從采購藝術的角度,探討如何開展一次好的采購活動”“從采購技術的角度,結合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案件,探討如何開展一次好的采購活動”。當說到政府采購如何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平衡”“個性和共性的平衡”“公開與保密的平衡”3個平衡時,韋薇結合案例逐個展開說明。來自財政部政府采購指導性案例編審委員會專家袁乾琴為學員們分析和解讀了財政部發布的第二批政府采購指導性案例(11號-20號)。她通過對指導性案例的案情、處理結果、處理理由、處理依據等方面深入分析,幫助學員們更好地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與此同時,結合案件涉及的知識點及法律、法規,袁乾琴還引出相似的案例進行延伸講解、舉一反三,幫助學員更好地消化知識點。學員們邊學邊問,在27日下午的答疑環節,財政部國庫司政府采購監督裁決處副處長翟司霞就學員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在解答過程中,對于一些共性問題,翟司霞更多地是將判斷方法、處理尺度教授給學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