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學之美燭照心靈
【文化】
讓文學之美燭照心靈
■ 張澤明
前段時間,四年一屆的茅盾文學獎揭曉,梁曉聲《人世間》、徐懷中《牽風記》、徐則臣《北上》、陳彥《主角》及李洱《應物兄》五部作品獲得本屆茅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是中國文壇的頂尖小說獎項,然而遺憾的是,獲獎者中除了梁曉聲成名已久,李洱被媒體大肆宣傳外,其他無論作品還是作家,普通讀者都知之甚少。
在現代化視聽媒體的沖擊下,紙質文學節節敗退日益式微,乃是不爭的事實。不過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優秀文學擁有的那種直指人內心的力量,卻絲毫沒有衰減。電視普及了,廣播并沒有消亡。傳統紙媒遭遇挑戰,網絡文學卻方興未艾。人的大腦盡管對洶涌而來的海量視覺信息已疲于應對,但像“喜馬拉雅”“懶人聽書”這樣的熱門手機APP卻仍然將取悅聽覺做成了一門好生意。種種內容變現的背后,昭示著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文學依然是愉悅人類心靈的強大動力。
好的文學作品可以塑造多種藝術形象,將生活中往往轉瞬即逝的美感投射到讀者的心中。一朵紅花,在不同的文人手中可以幻化出無窮的意象。杜甫可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李煜則要慨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黛玉妹妹在哭訴“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孟郊則認定“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王維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為享受,晏幾道則為“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而感傷。相似的自然景觀,被塑造成不同的文學形象,產生截然迥異的美感,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文學作品帶給人身心的快感,往往是全方位的。人生中接觸的首部小說,是一部平裝版的《西游記》。那是兒時剛習得幾百個漢字,就帶著對西游完整故事的好奇,準備一窺古典文學的門徑。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書店往往能占據百貨大樓一個顯眼的位置。那本《西游記》就隔著售貨的柜臺,靜靜地立在書架上,裝幀成淡青色的封面,沐浴在暖暖的陽光里,煥發出誘人的神采。當時我還不懂“書非借不能讀也”,只記得擁有才是真正的幸福。然而囊中羞澀,每每眼巴巴地瞪著封面上金雞獨立傲然向我招手的猴王,卻不得不悄悄離開。然而一有空又要有意無意跑到那柜臺邊,癡癡而望,哪怕嗅著空氣中偶爾送來的縷縷墨香,也倍感滿足。讀者的所謂與文學“談戀愛”,不過如此。
最終家里咬咬牙買下了書,我欣喜地捧回家,唯恐輕慢了這人生中的第一本大部頭。白天一整天手不釋卷,晚上睡覺也不踏實,半夜還要偷偷打手電接著閱讀。讀到唐僧掉入了通天河,八戒嘟囔師父現在改名叫“陳到底”了,簡直快樂到無以復加。現在想來,個人性格中有某種程度的熱愛自由、不畏強權、樂天幽默,似乎就是從閱讀那本《西游記》開始萌發的。一部經典文學名著,恰是孩子開智識明事理的最佳教材,也是“文以載道”的最通俗注解。
閱讀碎片化的當下,文學的生存環境不比以往。然而文學塑造美的功能沒有改變,文學傳遞美的價值沒有過時,人們對于文學美感的追求從未止步。
所以親近文學吧,讓文學塑造的美感燭照心靈,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滾滾紅塵中,可以“自喜軒窗無俗韻,聊將山水寄清音”,追求一份靈魂的高貴與沉靜,營造一方屬于自己的心靈凈土。
(作者單位:大連海關)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