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寒冬” 車企需強化內功
中汽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5個月呈下降趨勢。業內專家表示,
應對“寒冬” 車企需強化內功
本報訊記者孫冉冉報道近日,第十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10)在北京舉行。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當前正處于“寒冬”時期,新能源汽車產業下一步該如何發展,成為本次大會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共同關注的話題。
自今年6月底新能源汽車補貼正式下調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5個月出現同比下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5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43.7%;1—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104.3萬輛,較去年同期僅增長1.3%。補貼退坡給新能源汽車市場造成很大壓力。有專家表示,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補貼退坡后遭遇拐點,深度下滑,今年負增長已成大概率事件。本次大會上,業內專家和車企代表共聚一堂,就新能源汽車該如何繼續發展發表了各自的看法。記者發現,很多專家和企業代表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就是“寒冬”只是暫時的,企業應首先練好內功,把握機遇,迎接產業質變的到來。
在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前景仍然無比廣闊,當前的風暴只是陣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信心和決心不能動搖。他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趨勢不可逆轉,但風暴又客觀存在,要想成功地穿越當前的風暴,就必須回歸到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本身。對此,徐和誼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即專注向上,以品質的進化提升用戶價值;深入向智,讓新能源化與智能網聯化的深度融合,疊加演進;加快向特,用場景落地拓展全新環節,充分挖掘特定場景下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全面推進新能源汽車在特定場景中的規模化替代。例如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城市物流車等。
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認為,要把新能源汽車市場做大,就要立足于科技產品和服務。他表示,在當前,極致的科技產品魅力、極致的服務和有競爭力的成本是行業努力的方向。
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張勇表示,作為一家新創公司,苦練內功十分重要。同時他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趨勢持樂觀態度。張勇認為,綜合技術進步、消費者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產品的成熟度、可靠性和安全性,新能源車市場將會在2022年完成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屆時,智能化技術將取得長足的進步,供應鏈的能力將得到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將能夠真正實現與燃油車全方位競爭,新能源汽車行業終將迎來春天。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