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資金不如給市場
給資金不如給市場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園區企業政府采購服務平臺建設紀實
■ 本報記者 耿丹丹
湖南紐恩馳新能源車輛有限公司,來自湖南株洲市天元區,是一家做新能源電動車的中小企業,也是政府采購市場的“常客”。
2019年3月,中標郴州市蘇仙區環衛所純電動清掃車項目;5月,中標湘潭市雨湖區環衛設施采購項目;6月,中標湘鄉市政法委員會防控設備項目;7月,中標株洲市天元區新能源智能環衛試點項目;8月,中標南京純電動清掃機及相應服務項目;9月,中標廣州開發區純電動人行道洗掃車項目;11月,中標赫山區小型清掃車項目……
“我們公司2019年政府采購項目收入占比超過50%。”湖南紐恩馳新能源車輛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涌說。
在天元區,像紐恩馳一樣在政府采購市場“大展拳腳”的中小企業并不在少數。而這與成立6年整的“天元區園區企業政府采購服務平臺”密不可分。這是湖南省首個由政府出資創建,免費為企業提供信息對接、政府采購咨詢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旨在解決園區企業對政府采購信息不了解、政策不熟悉、操作不專業等問題,提高其在政府采購市場的占有率,為新區培養新的財源。
亟需建立“造血”機制
株洲市天元區建區于1997年7月,2000年底與高新區進行職能歸并、效能整合。2013年,該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420億元,躋身千億級產業園區。目前,已有超過1000家工業企業,涵蓋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機械設備、軟件工程、防污工程等行業。園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當年產品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176家,大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中小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0家,中小企業占比96.59%。
“都說園區建設要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引來了,還要留得住。”株洲市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羅克儉說。2013年,天元區政府在調研中發現園區企業普遍在市場營銷方面出現瓶頸,“有一家企業甚至連續5年產值始終徘徊不前。”通過分析,發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的營銷策略、渠道和手段已經固化,找不到思維與技術層面的突破口,尤其是對政府采購缺乏了解,參與度低,沒有必要的投入,在政府采購這個巨大市場中沒有搶占到先機,市場份額嚴重不足。從往年的銷售訂單分析,園區企業政府采購市場比例不足銷售總量的3%。與國內發達地區和國外同類企業相比,存在相當大差距。
“給資金不如給市場,有必要在堅持現有資金激勵‘輸血’機制的基礎上,研究建立支持企業挖掘政府采購市場潛力的‘造血’機制。”羅克儉強調道。
急企業所急,幫企業所需
事實上,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政府采購市場并不陌生。
企業參與的最直接方式便是投標。“公開招標采購公告時間與報名截止時間最短不少于多少天?”“對質疑不滿意,幾天后可以進入投訴環節?”“項目采用綜合評分法,應該用哪個產品去投標勝算更大”……投標里面的“學問”可不少,正如劉涌采訪中所說,“企業最需要的是及時掌握有關政策及其相關熱點問題,提升業務人員的專業素質。”
急企業所急,幫企業所需。2014年,天元區政府決定通過建立園區企業服務平臺引導、幫助園區企業參與政府采購市場。總體思路是,遵循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新要求,厘清政府和市場的權界關系,政府在不干預企業微觀市場經濟活動的前提下,利用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為園區企業搭建企業發展新平臺,引導、幫助企業參與政府采購市場,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具體做法是選定一家規模大、資質優、專業強的政府采購社會中介代理機構。由機構對企業進行政府采購操作實務培訓,普及專業知識;為企業搜集、整理、提供政府采購信息,協助企業制定投標文件。
最終,2014年3月,由天元區政府出資,財政局牽頭,委托湖南建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承建運營天元區企業政府采購服務平臺。
工商、稅務在天元區注冊登記的企業只需提供營業執照、填寫申請表即可加入平臺。截止到目前,平臺服務的企業數已達到100家,涉及行業包括酒店管理、物業管理、保險、機械設備、軟件工程、防污工程等。
除了培訓服務,還有投標全過程指導服務
平臺搭好了,下一步要如何唱好戲,服務好企業?
“進入平臺的企業可以免費獲得3大服務,包括招標投標培訓服務、傳遞招標采購信息服務、投標全過程指導服務。”平臺運行負責人,湖南建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采購三部部長、資深項目經理、招標師楊麗娜介紹道。
平臺每年會組織4次集體培訓服務、4次專項培訓服務,集體培訓為園區企業解讀政府采購政策、政府采購流程,讓企業初步認識政府采購,了解政府采購的不同方式及流程;專項培訓則是一對一針對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有針對性的根據企業過往的投標文件提出建議,幫助企業查漏補缺,讓企業認識到自身的投標缺陷,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同時,進行投標的經驗交流,讓企業更加深刻的認識招投標的整個過程。
“說實話,過去也投過標,有一些經驗,但是太零散、不系統。在平臺提供的專項培訓中,專家老師拿著我們的標書,逐一進行解讀與講解,指出了需要注意和加強的地方。”在劉涌看來,通過學習將以往零散的投標經驗系統化、整體化,對今后的投標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培訓服務,更重要的是平臺為企業提供投標全過程指導服務。據楊麗娜介紹,平臺在全國范圍內搜索與平臺企業經營產品相關的招標信息,及時反饋給相關企業,并持續跟進報名情況、投標文件制作情況,提醒投標注意事項,關注投標情況。同時,企業在招投標程序、投標文件的制作上有問題,平臺會免費提供針對性咨詢服務,力求幫助企業完成投標項目。
多方共贏
平臺的服務給企業帶來了最直觀的效益。據劉涌統計,2017年加入平臺后,紐恩馳的中標率在80%以上。而就整個平臺而言,僅2019年平臺企業中標項目達到28個,包括8個省外項目,中標金額為41338.26萬元。成立6年來,通過平臺服務園區企業中標項目共105個,中標金額累計為240517.4萬元。
“該機制有利于企業搶抓政府采購機遇,增強市場競爭力,尤其是提升企業營銷創新的能力,促進企業取得跨越式發展。”羅克儉評價道,而對園區來說,不同于招商引資,平臺建設無需供地,無需建設周期,無需大量投入。更為重要的是,此舉成為政府引導產業發展和扶持中小企業的一個有力抓手與重要渠道,不但豐富了新區對產業發展扶持引導政策的內涵,而且屬于全國高新區首創,是創新驅動的具體表現,具有很好的社會示范效益。
作為平臺的承建方,建業也收獲良多。楊麗娜表示,一方面,隨著平臺的運行擴大了湖南建業的知名度,并且隨著培訓、咨詢服務,與企業有了更多的溝通,更好的交流;另一方面,隨著平臺的成長,也擴寬開拓了公司的業務范圍,為公司業務從傳統單一的招投標代理擴展到更大的咨詢領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接下來的規劃,羅克儉表示,希望平臺逐步實現服務范圍覆蓋大部分園區企業,進一步提高企業政府采購參與率和中標率,讓更多的天元區企業走向全省,走向全國,走向國際市場,同時使天元區引來更多的金鳳凰。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