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鶚山行
【游記】
金鶚山行
■ 柳艷柏
對岳陽人來說。金鶚山是再熟稔不過的地方。金鶚疊翠是城市中世外桃源般的美景。
年輕人愛去金鶚山,因為那里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是個談情說愛的好地方;帶小孩子的夫妻們愛去,那里有動物園、游樂場、飛機坪,是孩子們玩的好去處;老年人也愛去,跑跑步,走走路,沒事來段花鼓戲,拉幾下二胡,享受天倫之樂;上班的白領們也愛去,呼吸下新鮮空氣,既鍛煉了身體,也放松了心情,可以更好地工作;外地來的客人也愛去,看看山上的美景,欣賞一下人文景觀,可以感受岳陽千年古城的文化。我也不例外,閑暇之余,總喜歡去金鶚山逛一逛。
金鶚山的春天是林中的斑鳩叫出來的。每當立春前后,母斑鳩就“哥哥、哥哥”地叫個不停,叫聲急切而短促,公斑鳩則帶來一份喜悅的“哥哥來了、哥哥來了……”就這樣,斑鳩從早到晚一唱一和的互鳴聲,唱出了春天的小草青青、柳芽尖尖、桃花夭夭、梨花朵朵,也唱出了蛙鳴聲聲。一場春雨一場新,春雨后的金鶚山呈現出百花齊放、千草潤綠、春和景明的新氣象。走在山中的林蔭小道上,腳步輕盈,渾身也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春天向上的力量。
進金鶚山南大門,依路而行,只見琉璃飛檐隱藏在綠水青山之間,那就是金鶚書院。書院前面有坪,坪前有水塘。書院原為清代大學士吳獬的書齋。光緒十八年,我們祖上有位柳鐸翁在其府上做小吏,吳獬于是為我們柳氏新編光緒年間的家譜寫了序。吳獬死后,熊希齡挽聯題:“八股時文天下重,一身正氣九州明。”岳陽人很有福氣,因為有了吳獬,金鶚書院才得以發展和保存下來,這是一個地方的歷史名片。全國有名的四大書院都是著名的風景名勝旅游區,而岳陽有市區的金鶚書院、平江的天岳書院、臨湘的莼湖書院。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的文昌閣,古樸典雅,莊嚴雄偉,具有典型的湖湘古建筑特征。岳陽自古以就是個文運昌達之地,遷客騷人,多會于此。來過岳陽的名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不可計數。從岳陽地區走出來的讀書人也大有人在:東漢名臣胡廣,岳麓書院首任山長宋代湘陰人周式,等等。平江在宋代就出了李儒用、吳雄等九君子,他們大多是朱熹的學生,國學功底深厚,開創了平江重視文化的先河。去年我有次去平江小田祭拜杜甫, 看見新鐵瓶詩社近二十人在那兒采風,頓生敬意。新鐵瓶詩社其前身即清代名人張岳齡建立的鐵瓶詩社。
登斯樓也,可以一覽岳陽全景,既可看到春和景明,波瀾不驚,百舸爭流,萬里霜天競自由的勃勃生機,也可觀到夏天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雄偉氣勢,可以感受到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的豪邁之氣,還能體會到江南江北雪漫漫,點點楊花,片片鵝毛,獨釣寒江雪的詩意美景。
從東門下山之時,看見一個小水池,點綴著一點盆景,有時還有幾條被小朋友丟下去的金魚在睡蓮下面游來游去,坎邊是“金鶚斗巴蛇”的故事介紹。故事反映了自古以來岳陽人民就在洞庭湖邊與艱苦的生存環境搏斗的精神,也反映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文化根源所在。目前正是抗擊新冠肺炎的關鍵時候,我相信,在這場人民戰爭中,無論是武漢、岳陽還是全國,都一定會最終戰勝這場瘟疫,讓人們的生活工作回歸正常。
(作者單位:國鼎和誠招標咨詢有限公司)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